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梁祝之回归 > 第50章 50今生-后退一步

第50章 50今生-后退一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些年,桓秋与马文才的争夺,被禹宁看在了眼里,在外收拢人心的时候,见多了世人皆苦,因此在他心里,更加认同桓秋的观念。

"母后,孩儿想与您商议......"

"我知你心意。"皇后展开舆图,指尖划过青州、扬州,"只是这一步,凶险异常。虽然,你也是名正言顺,但是,若与他对上,他从礼法上,立于不败之地。"

"孩儿愿担此险。"禹宁声音沉稳,"这些年看着百姓困苦,孩儿才明白,唯有变革才能救天下。您教我的'民为邦本',孩儿从未忘记。"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正是自己撰写的《新政十二条》,"科举制虽开寒门之路,却未彻底推行;世家特权依旧,百姓仍受盘剥。孩儿想......"

"你想取而代之。"皇后看着竹简上的"均田赋""废荫庇"等条目,思绪回到多年前。那时马文才提出科举制度,试图平衡世家与寒门,却在实际施政中不断妥协。既得罪了旧贵族,又让新士人寒心。这种摇摆不定,终究成了她的机会。但现实横亘着更深的桎梏。“由母后顶在前面,你就不会那么危险。”

在马文才之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因此他提出科举制度,得罪了一部分的氏族,认为他是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层,讨好了一部分的寒门读书人。但是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又不断讨好氏族官员,这对于被他提拔的寒门官员来说,是对寒门的背叛,是虚伪。两边讨好,又两边都没讨到好,这才让桓秋又了着手点。

桓秋轻抚凤冠上的东珠,朝堂上老臣们的冷嘲热讽言犹在耳,"妇人干政,有违祖制"。她再强势,终究受困于性别。但禹宁不同,现在桓秋后退一步,推禹宁上位,才是真正的进入了风波中心。而禹宁这位大皇子,更容易得到寒门官员的支持。

不过,沉默之后,桓秋叹了口气,同意全力支持禹宁上位,但是未来,禹宁需要同意桓秋亲自在外治理全国各地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桓秋享受着氏族贵女,世家主妇的好处,但是同时,她也被这些身份限制住了行动。

三日后早朝,大皇子禹宁出列请奏:"儿臣愿领命巡视天下,彻查各地弊政。"他的声音在大殿回响,寒门官员纷纷出列附议,世家官员则面色阴沉。

马文才握紧龙椅扶手,看着儿子与皇后交换的眼神。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这场争斗已进入新的阶段。曾经属意的继承人,如今成了最棘手的对手。

当夜,马文才召来谢安、王崇。烛火摇曳中,谢安展开密报:"大皇子禹宁殿下近日频繁接触各地寒门学子,更有传言,他将在扬州设立'新政书院'。"

"一个毛头小子,也敢挑战祖宗成法?"王崇冷哼。

"他背后是皇后。"马文才摩挲着传国玉玺,想起少年时与她共读《孟子》的时光。那时他们都向往着"天下大同",却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传旨下去,加强各州守备,密切监视大皇子禹宁的一举一动。"

随着大皇子禹宁离京,局势愈发紧张。他每到一地,便整治氏族屯田问题、严惩贪官污吏,所过之处百姓夹道欢迎。而马文才则以"稳定朝纲"为名,提拔世家子弟,收紧各地兵权。两股势力的对抗,从朝堂延伸到了整个庆朝疆域。

扬州城内,大皇子禹宁的新政书院正式开讲。寒门学子们捧着《新政十二条》热烈讨论,墙上悬挂的"民贵君轻"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皇后站在金陵城中的书院外,听着里面激昂的辩论声,想必扬州府内也不会太过平静。

然而,局势的发展远超预料。马文才的密令传到各州,要求限制大皇子禹宁行动。而大皇子禹宁的支持者们,则在暗中筹备着更大的动作。一场关于皇位、关于天下的较量,在庆朝的土地上悄然酝酿。未央宫的夜色依旧深沉,而平静之下,是即将爆发的惊涛骇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