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朱琰答应下来,韩素也赶紧站起来躬身作揖道:“多谢侯爷成全。素无以为报,愿为侯爷效犬马之劳。”
其实韩素至今都没有见过'胭脂'这匹名马,但这是父亲韩清坚持要求购的,韩素便也顺势求取。
“哈哈哈。韩郎君不必多礼。”韩素行礼之后,朱琰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抬手示意韩素起身。
在韩素重新落座之后,朱琰像是想起来什么,他凝视着韩素开口道:“方才与韩郎君聊了许久的兵法之后,本侯颇有相见恨晚之意。本侯没记错的话,我们两家祖上颇有渊源,又同为族中第五代。”
顿了一顿,朱琰继续说道:“本侯痴长十岁,韩郎君不如和我以兄弟相称。”
轰!
朱琰这一番话说的轻巧,但在韩素耳中却宛如一道惊雷落下。
愣神了许久之后,韩素方才回过神来推辞道:“侯爷莫要玩笑了!秀容侯乃是正三品上的开国侯爵,光是食邑都有两千三百户。我韩家的县男之爵不过六品,不敢与侯爷兄弟相称。”
韩素说完,朱琰却是大声斥责道:“韩贤弟也要学南国的门第之见吗?”
斥责一番后,朱琰也继续正色道:“虽然韩贤弟接受了我家的腰牌,但上下之间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而且我与韩贤弟一见如故,对兵事的见解也有不谋而合之处。今日你我兄弟相称,如何使不得?”
见秀容侯朱琰坚持要和自己兄弟相称,虽然猜到这可能是上位者拉拢人心的手段,但此情此景,韩素还是颇有感触的说道:“多谢侯爷厚爱。素,敢不从命!”
韩素说完之后又是躬身一礼,朱琰也赶紧上前扶住韩素:“贤弟无需多礼。将来有公事,便唤本侯的职务。没有公事,便唤本侯的表字,文瑾。”
朱琰说完,韩素也是非常上道:“文瑾兄之意,素知晓了。”
看到韩素上道,朱琰也回应道:“此番讨伐蠕蠕,还需韩贤弟多多出力。等凯旋归来,飞黄腾达之日,本侯也会上奏朝廷,保贤弟一个前程。”
说完这番话后,朱琰一边把着韩素的手臂,一边却是鼻翼抽动,四处嗅了起来。
“贤弟啊,你身上仿佛有股异香,是我闻错了吗?”
看到朱琰还在嗅着,韩素却是心中恼火并把手臂抽了出来:“侯爷想必是闻错了。又或许,是蒸鱼的汁水溅到了素的衣裳之上。对了,素下午还要练习骑战,就先告辞了。”
韩素说完便准备行礼告辞,但秀容侯朱琰却抓住他的衣袖说道:“贤弟勿恼,应该是为兄闻错了。不过今日和贤弟谈论兵法颇有收获,不如我等秉烛夜谈,好好聊个痛快。”
“等等,侯爷你说什么?”听到朱琰的请求之后,韩素心中巨震,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
朱琰却没有发现韩素的异常,他接着一字一顿的说道:“贤弟没有听清吗?那为兄再说一遍。不知贤弟今宵,愿与我同席共枕否?”
————
《齐书·汾阳王列传》
汾阳郡王,太原郡人也,姓朱氏,名琰,字文瑾。其先居于河套,以尔朱部七千人从太祖,后征陇右,取关中,入洛阳,平青州,定河北,收太原。论功拜散骑常侍,侍中,封秀容侯,食邑两千三百户,并割山林五十里,长为世业。
琰洁白,美容貌,幼而神机明决,十五岁继承秀容侯之爵,入洛阳为官。
其生性风流,好男风,尤喜人夫,二十年间有染者十余人,皆美男子也。
————
《关于胡汉融合的一些研究》吴明轩
契胡人建立齐国后,也把简单方便的胡床、胡凳推广开来,取代了草席、坐榻等传统器具。
而在文化层面,契胡人也是高度汉化。比如在日常用语中,大家仍然使用'同席共枕',而不是'同床共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