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年间划到阴川镇的官户大约三万五千,经过陆陆续续的增添之后,官户数量已经有四万一千出头。
加上五万两千民户和一万贱户,以及来往的商旅等。平日的时候,阴川镇的人口也常年保持在六十余万。
而偌大的阴川镇也分了十几个堡,以及上百个守捉。因此敕勒城中的户籍人口大约十五万,算上各路商旅等,常住者便是二十余万。
庞大的人口规模加上军事设施,敕勒城便有了漠南第一雄城的美誉。
如此雄城和军事重镇,路面自然是石板铺就的。
可走在敕勒城的街道上,韩素等人却不得不提起衣襟,避免沾染随处都是的牛羊马粪。
如果早来十几年,也就是宣皇帝征漠北时,驻跸阴川镇之前。不习惯使用恭桶的敕勒城中,到处都是人的屎尿,而非畜粪。
因为宣皇帝的一声令下,敕勒城的街道其实洁净了不少。只是在韩素等人看来,城中的风貌连秀容县都远远不如,何况旧都晋阳与帝都洛阳?
但心中再如何腹诽,这一段路程还是要步行的。作为军事重镇,敕勒城的城墙高大,箭楼林立,只是面积偏小。
如此一来,大部分人口其实居住在城外,而城内大部分区域,是禁止骑马奔驰的。
走过千余步的城内街道后,韩素一行人终于来到整洁的内城。又行了五百余步,方才进入都督府的大门。
都督府的偏厅布置虽不华美,却自有一股冷冽肃杀的气氛。
只是冷肃的氛围中,韩素等人的面色却不好看,尤其是领头的朱琰,他右手紧紧的攥着茶杯,指节因过于用力而变的发白。
过了好一会儿,自我调节好的朱琰沉着一张脸低声质问道:“平朔郡公坐镇漠南,军务自是繁忙。但若真有要事,也当告知我等。何以让本侯在此苦等?莫非是消遣于我?”
平朔郡公自然就是阴川镇大都督贺无忌了。
朝中的称呼颇有意思。一般来说,都以尊显为先,但若实权在握,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譬如朱琰,以前大家对他的称呼都是秀容侯,现在便是并州总管。
又比如贺无忌。如果是朱琰或者淮阳王坐在阴川镇大都督的位置,自然是希望别人叫他大都督的官职,而非爵位。
可贺无忌出身低微,祖上只是阴川镇最普通的官户,等到了他这一辈,连战马都备不起了。
但凭借个人勇武和敢打敢拼,贺无忌很快靠着蠕蠕人的首级,晋升为骑兵统制。等到宣皇帝继位,大力提拔年轻将领,他更是一飞冲天,靠着血淋淋的军功,得封从二品上,平朔郡公的爵位。
仅仅一代人的拼搏,贺无忌的爵位就超过了秀容侯府五代人的努力,真可谓时也命也。
想到贺无忌在军中的威望,朱琰看向眼前几人的眼神又柔和了些许。
眼前服饰不同,但长相一模一样的三人,正是贺无忌年仅十七岁的三个儿子,贺胜、贺岳、贺川。
由于家境贫寒与常年征战,贺无忌二十一岁方才娶妻,二十二岁方得子嗣。但上天眷顾,他一次就得了三个儿子。
一胎三子加上勇悍绝伦、武艺出众,贺胜三兄弟被称为“贺氏三虎”,在整个齐国的名头也是不小。
因为父亲是朝中数得着的名将,自己也是少年成名的军中将星,贺氏三兄弟对缺乏军功的朱琰并不感冒。
在听到朱琰的质问后,被派来接待的贺胜只是淡淡的开口道:“并州总管勿恼。阴川镇地域广阔,兵马众多。偶尔有个突发事件需要处理,也是常理。而且我们三兄弟接待总管大人,也算不上怠慢吧?”
毕竟是主人家的亲子,怠慢自然算不上。
只是朱琰此番前来,是想取得贺无忌的信任,方便在漠北攫取军功。可如今连正主都见不到,一番功夫岂非白费?
虽然并州道有八千精骑,洛阳宿卫也有一万精锐。从装备和训练上来说,这一万八千人绝对强于阴川镇的一万七千骑。
只是阴川镇的将士常年征战,论作战经验和实际战力反而远远超出。加上贺无忌是熟悉漠北的顶级名将,自己却是第一次统率大军,主帅淮阳王更是有名的'常败将军'。
因此无论如何,朱琰都要向贺无忌表示一番'忠心',并与对方一同进退,在漠北攫取军功。
至于淮阳王?他是太后任命的主帅又如何,打不了胜仗的将军,没有人愿意追随。
想到各镇之中,最熟悉蠕蠕人的,便是阴川镇的贺大都督。朱琰思虑一番,决定坦明心迹,直言相告。
扫了眼相貌英武、身形挺拔的贺氏三兄弟后,朱琰便直视贺胜的双眼沉声道:“淮阳王率领一万宿卫,大约会在七月初抵达敕勒城。此时此刻,他们应当刚出晋阳。”
顿了一顿,朱琰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继续说道:“本侯听闻,宿卫们离开洛阳之时,太后便赏赐了酒肉,并在开拨前赏给每人十匹丝绸。而到了晋阳休整时,每名将士又有十匹丝绸的赏赐。不知这个传闻,平朔郡公和阴川镇的将士们,可有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