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洒进屋内,姜小满已经穿戴整齐站在灶台前。铁锅里翻滚的豆浆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她小心地撇去浮沫,动作娴熟得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小满姐姐,火要这么大吗?"小草蹲在灶台前,小手紧紧攥着火钳,眼睛被烟熏得微微发红。
"再小一点。"姜小满用木勺搅动着豆浆,"火候太大会糊锅,太小又点不出好豆花。"
阿婆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捧着个粗布包袱:"丫头,这是昨儿个苏娘子捎来的新棉布,给你做了件春衫。"她抖开一件淡青色的交领短襦,衣襟上还绣着几朵细小的白色荠菜花。
姜小满接过衣服,指尖抚过细密的针脚,心头涌上一股暖流。两个月前她还是个穿着粗麻衣的"外乡丫头",如今竟有了专门的新衣裳。
"阿婆的手艺真好!"她迫不及待地套上试了试,衣服意外的合身。
阿婆笑着替她整理衣领:"咱们现在日子好了,总不能还穿得破破烂烂的。"她转向小草,"下一个就给我们小草做。"
小女孩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但很快又黯淡下去:"我、我不要新衣服......"
"傻孩子。"阿婆蹲下身,轻轻擦去她脸上的灶灰,"你现在是咱们家的人了,怎么能没有新衣裳?"
姜小满注意到小草的眼眶微微发红。自从这孩子来到家里,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给别人添麻烦。她走过去揉了揉小草的脑袋:"快去把豆花端出来晾着,一会儿苏娘子要来取货。"
【叮!检测到宿主与本土人物情感联结加深,"亲情守护"技能升级:在阿婆和小草身边时,工作效率提升15%。】
系统的提示让姜小满嘴角不自觉上扬。她望向窗外,院子里新搭的豆架已经爬满了嫩绿的藤蔓,那是她上个月种下的野豆子,如今长势喜人。
日上三竿时,苏娘子风风火火地闯进院子,腰间挂着的铃铛叮当作响。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她顾不上擦汗,从怀里掏出一封烫金帖子,"周记酒楼要在清明办'春宴',点名要咱们的'花样豆腐'做主菜!"
姜小满接过帖子仔细阅读,原来周掌柜不仅订了五十斤各色豆制品,还特意邀请她去现场指导烹饪。报酬一栏赫然写着"两贯钱"——相当于两千文!
阿婆倒吸一口凉气:"这、这么多?"
"还不止呢。"苏娘子神秘地压低声音,"听说县太爷也会出席。若是咱们的东西入了他的眼,以后在县里就没人敢找麻烦了。"
姜小满心头一跳。自从上次赵家使坏后,虽然赵老大被县衙教训了一顿,但暗地里的刁难从没断过。若是能搭上县太爷这条线......
"我去。"她斩钉截铁地说,"不过得做些特别的。"
她立刻召集大家商量。铁匠提议可以做些模具,把豆腐压成春日的花样;大牛说可以去山里采些新鲜野菜做配菜;阿婆则建议用新收的野豆子做一批特别细腻的豆腐。
"小草有什么想法?"姜小满注意到小女孩欲言又止的样子。
小草怯生生地说:"我、我以前见娘做过一种带花香的豆腐......"
在众人鼓励下,小女孩详细描述了一种用桂花和蜂蜜调味的甜豆腐做法。姜小满越听眼睛越亮,这分明是古代版的"甜品豆腐"!
"就这么定了!"她拍板道,"咱们做三种新品:铁匠叔负责'春花豆腐',大牛哥准备'山珍豆腐羹',我和小草试做'蜜香豆腐'。"
众人立刻分头行动起来,院子里顿时热闹非凡。铁匠叮叮当当地敲打模具,大牛背着竹篓上山采野菜,阿婆忙着泡豆子,姜小满则带着小草研究桂花蜜的配方。
橘猫懒洋洋地趴在磨盘上晒太阳,尾巴一甩一甩,像是在为这忙碌的景象打拍子。
清明前一日,姜小满带着精心准备的豆制品来到县城。周记酒楼比她想象的还要气派,三层木楼飞檐翘角,门前挂着大红灯笼,进出的食客络绎不绝。
"姜姑娘可算来了!"周掌柜亲自迎出来,"东家特意嘱咐,您的东西要单独放在冰窖里。"
姜小满跟着伙计来到后厨,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跳——十几个灶台同时开火,几十个厨娘忙得脚不沾地,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和食材的复杂气味。
"这是......"
"明日县太爷携家眷来赴宴,东家把压箱底的本事都拿出来了。"周掌柜骄傲地说,"您的豆腐会作为第三道主菜呈上。"
这个位置让姜小满既惊喜又忐忑。宴席的菜品顺序大有讲究,第三道正是宾客食欲最旺的时候,可见周记对她们的豆制品有多重视。
安顿好货物后,姜小满被安排在酒楼后院的小厢房休息。她正检查明日要用的食材,房门突然被轻轻叩响。
"请进。"
推门而入的是个陌生少年,约莫十七八岁,一身粗布短打,手里捧着个食盒。
"姜、姜姑娘,师父让我送些吃的来。"少年结结巴巴地说,眼睛盯着自己的鞋尖。
姜小满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你是大牛的师弟?"
少年点点头,耳根通红:"我、我叫二虎。师父说您一个人在这儿,怕您吃不惯酒楼的饭菜......"
食盒里装着还冒着热气的豆腐包子、一碟腌萝卜和一小罐豆粥,都是阿婆的拿手菜。姜小满心头一暖,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这份来自"家"的关怀格外珍贵。
"替我谢谢赵叔。"她柔声说,"你吃饭了吗?要不要一起?"
二虎连连摆手,逃也似的跑了,临走时还差点被门槛绊倒。姜小满忍不住笑出声,这师徒三人怎么都一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