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心理学者不会读心术! > 第22章 虽然成为了牛马,但这才是青春啊!

第22章 虽然成为了牛马,但这才是青春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昨天十一点赵光年就走了,从时间上来讲也不是不可能

糕手霁:嘎巴拉手链在包里,符合她用完脱掉的习惯,确实有可能。但这些证据太碎片,这么想也只能算是瞎猜

糕手霁:那个用繁体的造雪机收据也很异常,这么大的器械居然不交给专门的负责人

云凇:繁体?和她以前在香港会不会有关系

糕手霁:我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暂时想不出具体的联系,就算是她介绍的渠道,也没必要自己经手流程吧?

云凇:今天是周三,上官没有晚上的通告,但下午会在公司排练一个节目。我刚好没事,可以稍微调查一下。

糕手霁:那太好了!造雪机也有必要查一下,最好能知道品牌和数量

云凇:我去问问仓库或者有需要雪景的项目组

糕手霁:辛苦你了!!

云凇:完全不辛苦!

白霁的表现完全超出他的预期。

仔细想想,快速冷静、把控事件发展方向并让一切恢复正常的确是她的专长。

正因如此,相处的时候总有种凡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安全感。

头还有些紧绷,但已经没什么疼痛感,跟她说话像是什么灵丹妙药。

很容易不知不觉形成依赖啊。

他起身,捡过白霁的钥匙,攥在手心。

*

最终还是来工位了。

他谨遵白霁的原则,调查时尽量着装朴素,穿了套包浆发白的休闲装。加上宿醉,脸色不好,基本融入昼夜不分的底层打工人。

Dylan看到他,难掩震惊:“你身体好点了吗?是有多喜欢上班啊,一定要火好吗,不然我会哭的。”说着还抹去两滴不存在的泪。

他笑:“基本没事了。Dylan哥这么专业,我也得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拖后腿。”

然后默默在心里为自己不是来上班的道了个歉。

虽说如此,刚到工位就离开有些不妥,于是研究了一会向之发来的试镜剧本,又打开公司内网,查了查可能需要造雪景的项目。

假如这批货已经送到,而项目暂未开始,或是还没用到造雪机,事情会相对简单。他只需要去仓库打听一圈就好。就怕机器已经被项目组拿去用,再要问内部消息就困难了。毕竟作为新人,暂时和大多数工作人员不熟,问这种事不免唐突。

幸运的是,需要造雪的项目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外拍,另一个则是正在制作的电视剧。正巧李无双是男二,前两天还在吐槽反季节拍戏,他在天桥上冻成僵尸的事情。他可以去仓库碰碰运气。

临近中午,大家都蠢蠢欲动。他把试镜剧本打印出来,装模作样去练习,实则绕道了办公楼后面的仓储中心。

仓库在旁边较矮的楼栋里,一楼堆放各种大型器材用具,二层则是轻量的服化道。虽然门口有保安,但云凇揣着工牌,拿出来晃一晃就能轻松通行。

在偌大的仓库里找特定的物品有点难度,决定找个人套套近乎。

他回忆了一番白霁的“社牛”姿态,大概构想随口拉家常的场景。其实里面没几个人,两个中年人聚在后门口聊天。最终锁定了货架边落单,似乎在点货,但心不在焉的年轻小伙。

理论上有新东西进来或是下午收工才需要点货,既然能悠闲聊天,大概点货也不要紧。

“这个点了不去吃饭吗?”他装作找设备,边看箱子上的标签边搭话。

“还差五分钟呢,上头管的严,一分钟都不能差。”年轻人答。

“啧,这么苛刻,反正活不多,早点晚点不一样吗?”

“是啊!天天卡这死规矩,也不知道装给谁看。”小伙情绪猛地窜起来。

“本来想给我弟介绍到这来工作呢,看来得再考虑考虑。”

“我也是远房亲戚介绍过来的,刚来一个月,这赚得是不多,但确实闲。之前干搬家公司的,累死累活,一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吧,但再干真得废了。这儿就拿固定工资,有东西就搬没东西就干站着,除了不能玩手机其实也没啥。”他朝后门瞄了一眼,“有个人说话也行啊,主要跟那两大叔也没啥可聊的,刷视频都刷不到一块去。”

云凇笑了:“那真够无聊的,我回去跟他说说,说不定能帮你找到聊天搭子。”说完在心里给对方道歉,搭子是找不到了。

“你到这儿来干啥,找东西?总不能就来陪我聊天吧?”小伙主动切进正题,倒给他省事儿。

“老兄,实不相瞒,我听说公司买了一批造雪机,想在节目里整点花活,但我们这个项目小,我也是新来的,怕申请上去不批,就先看看数量,实在不行就不弄了。”云凇拿出准备好的说辞。

“造雪机?哥们,那估计是没戏了,一共就两台,已经拿走一台。我记得就在这块儿。”他很快用手里的平板搜索,帮忙寻找。

“就这个,你看,就一台了。”小伙用手指着最底下的大纸箱,上面印着硕大的“冬极造影”,“这还不是买的,我这儿显示是租的,过两天还得运回去。要不你们也去租一个得了呗,估计也不贵。”甚至热心出起主意。

云凇演起失落,叹了口气:“谢谢了老兄,能拜托你个事儿吗?咱们加个联系方式,要是有新的造雪机到了,给我通个信呗。”

“那没问题,小意思。”小伙很痛快,又安慰了他两句。正好到下班时间,交换完联系方式,高高兴兴吃饭去了。

信息分享给白霁,两人简单讨论。

造雪机竟然是租的,而且只有两台。

搜索“冬极造影”,设备均价5-8万,对标这个价格,白霁看到的数字至少也得买个七八台。租赁成本日均8000元,长租不如购买。公司在北京注册,设备在河北生产,和香港八杆子打不着。

发票和收据瞬间变得更可疑。

考虑到有可能是先开发票但货没送到的情况,他特意留了联系方式。

但是仔细想想,这件事本身就疑点重重。什么发票和收据这么特殊,不能开电子版?为什么不直接寄到上官本人的地址,而是特地开车一小时去取?

假如公司的确没有购入造雪机,文件来路又如此曲折,只能想到一种情况——

发票造假。

这种情况可以近乎完美地解释为什么非得当面交易,恐怕根本就是人肉从香港背过来的,规避在邮寄单据上留下证据的风险。

本身娱乐公司乱七八糟的杂事很多,有时发票忘开,找一个差不多的替代并不稀奇,但一般也仅限于小事。造雪机本身不仅金额高昂,租赁和购买的价格差也巨大,这种情况替换发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偷税漏税的用途。

至于赵光年,已知他今天下午会在公司,出行向来有司机,又已知车牌号。想知道他晚上酒店以后去了哪里,其实只需要一直跟着就好。

云凇决定重蹈采花事件的覆辙,采用最愚蠢的方式——蹲点。

他在手机上预约了租车,一辆无人会在意的灰色马自达,提前停在公司地下停车场出口的拐角。五点半,赵光年离开公司,他保持距离,一路随行。

想到饭局大概不短,在便利店买了饭团和水,以免错过对方出来的时机。

晚饭地点属于高端会所。云凇开进地下车库,停在对方很难观察到的视野盲区。因为只有左右车窗贴了防透视的膜,他挪到后座,避免透过前挡风玻璃发现自己坐在车里的可能性。

果不其然,饭一吃就是三个小时,他还为此支付了高价停车费。但所幸,这三小时的等待没有白费。

赵光年最后的目的地,是天宇国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