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撑着伞,斜目看向穆远,而穆远抿唇没有说话。
闫慎淡淡道:“通闸那边我会派人去守着,若有松动,我会及时通知大人,不必忧心。”
穆远闭了闭眼,原来闫慎也会哑语。
崔行舟行了一礼,手语道:“今夜风大,便知有雨,我本想来看看河道情况,却差点冲撞了大人计划,甚是惭愧。”
他道:“无妨,是我考虑不周,应该事先通知崔大人的。”
闫慎身后属下递过一件披风,崔行舟接上后温和一笑,道:“下官从来不穿披风的,多谢大人好意了。”
闫慎道:“此处湿寒,崔大人旧疾未愈,还是穿上吧。”
崔行舟自知推脱不掉,便将其披在肩上。
闫慎侧首道:“崔大人,丝带忘了没系。”
崔行舟低首像是才发觉一般,抬起手系着脖处的丝带,宽大袖袍之下,他的手腕细得仿佛一把就能捏断。
闫慎盯着他的动作,目光落在他的右小臂处。
不知是不是被众人看着的缘故,崔行舟系丝带的动作竟然都有些笨拙。
穆远实在看不下去了,径直上前一步,取过崔行舟手指间的丝带。
“我帮你。”
他能听到长风即将发作的声音,但被闫慎挡下了。
他无视周围所有人的反应,低头给崔行舟系着丝带,他动作很轻柔,言语也不重,但他竟然发现崔行舟在颤抖。
刚刚崔行舟自己系丝带的时候,手指也在微颤。
崔行舟在害怕,怕闫慎,也怕他。
***
闫慎还真的如他所言,让自己的人把河道里里外外都收拾妥帖,等一切都安置好,天都已经微微亮起了。
回府的路上,穆远跟在闫慎身后。
昨晚那场大雨,闫慎是一点没沾,而他却淋了个透心凉。
白墙黛瓦笼在清晨烟雾里,青石板路被细雨中微微湿滑,沿着蜿蜒的河道望去,隐约可以望见悠悠划过的乌篷船,留下一圈圈涟漪。
穆远望着船上撒网的渔夫,两两说着笑,互相帮衬着,突然有些失神。
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永远如此纯粹,那该多好。
他微微抬头,脸上依旧点点滴滴有些湿意,天还在下雨。
闫慎在前面走着,突然停下了步子,他撑着伞,回头看着身后慢吞吞的人。
他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穆远道:“大人为什么怀疑崔行舟?”
“他和当日与你交手之人可有相似之处?”
“大人昨日为什么肯定来的人就是他?”
“……”
闫慎侧了侧首,舌尖抵了抵下齿,望着他道:“回话。”
穆远道:“我不如大人神机妙算,只是帮忙而已,没有意图,自然也没有发现。”
言语中的不满太明显,闫慎都怔愣了一下,因为哪怕这几日他再晾着穆远,几日刻意避开他不见他,穆远也从未有丝毫怨意,甚至每次相见,眼里都是热切的。
可现在却因为崔行舟和他置气。
就因为一个崔行舟。
闫慎有些愠意,他侧首轻嘲地笑了声,心下一硬,故意问道:“昨晚,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笃定堤坝不会有问题?”
穆远一路下来事情也捋了七七八八,但依旧有些不明之处,他暂时搁置了心头的不满,顺着闫慎的话,追问道:“为什么?”
闫慎侧首看了他一眼,走到他身边,给他遮了雨,抬了抬下颌,示意一起走。
本来应该下属给主子打伞,但穆远没动,闫慎也没提。
两人并肩走着,闫慎语气清淡道:“一般在每个堤坝处,都会标记每次河流洪水浸淹后留下的最高洪水位痕迹点,是推求洪水位的依据,距离上次最大洪灾是在五年前,那时堤坝尚且安然无恙,此次的水位明显降低很多,所以不会有如此大的冲击。”
穆远沉吟片刻,突然想通了一些,道:“一月前的洪流也不如五年前,可那日却坍塌了,”他思量道,“难道说不是天灾,是人祸?”
闫慎余光瞥了瞥他:“不算蠢。”
穆远皱紧了眉头:“那是材料问题吗……我看过加固修筑堤坝的材料,和方才长风提供的相比,确实是少了一些成分,这应该就是王拱等人贪走的部分,但这些并不是关键材料,不至于使得堤坝这么容易坍塌,难道……总不会是有人从中作梗,炸了堤坝?”
“嗯。”闫慎不咸不淡地回应道。
穆远有些发懵,道:“我猜的,不一定对,别误导了你。”
闫慎状似漫不经心道:“是被人炸开的。”
“为什么?”
“这是河道两岸的泥土。”他止了步,从袖中拿出一个帕子。
穆远接过帕子,指尖捏起一些摩挲着,除了泥土砂石之外,还有一些细细的黑粉,混在里面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他凑近闻了闻,惊道:“硝粉?”他突然想到石料清单,“加固堤坝的矿石是从哪里采的?是谁负责采的?”
穆远能想到这一层,闫慎不奇怪,他道:“之前是王拱,现在是崔行舟。”
“王拱……他总归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挖墓,你怀疑崔行舟?可他是刚调任过来的,朱从胥对他事实上也很提防,一举一动都被盯着,怎么可能?”
闫慎冷笑了声,道:“此人确实是不久前才从京城启程,但在此之前人就已经告假消失了三日。”
他随即俯下身来,盯着穆远的眼睛,还带着一丝调侃,低着嗓音道:“那你说这三天他去哪了?”
穆远蓦地一下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