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馆陶 > 第32章 第 32 章

第32章 第 3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不知她是真傻还是假傻,答案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只是在她提起昔日故人的时候,微微晃神,对她说:“你的祖父……生前并未谋逆。”

“这样啊。我天天听我父亲唏嘘,还以为当年祖父真的有了不臣之心,只是棋差一着罢了。”刘陵并没有问她祖父是怎么死的,也没有控诉什么,而是轻巧的将话题转开:“我父亲看着一把年纪,实际上跟个孩子似的。孩子爱做梦,我父亲也是。您多多包涵,任他胡思乱想好了。不管怎么说,做梦是碍不着别人的。”

刘陵的话的确没有错。淮南王纵然有野心又如何?这辈子他的野心注定如泡沫散去。

最初,我并没有将淮南王刘安放在眼里,毕竟在我看来,天下承平,四海安定,七国之乱已经是许多年前的旧事了,如今再没有哪个诸侯国还有能力掀起什么风浪。

然而——刘彻并没有坐稳皇位。

这孩子聪明、十分聪明,我选中他,正是看中了他的头脑,认为他应当能成大器。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坐上皇位之后,却一度闹到险些被废黜的地步。

他得罪了我母亲。

在他登基不到一年,这便酿成了一场危机。

母亲不喜欢刘彻,这我是知道的。阿启有十几个儿子,有人乖巧、有人谦逊、有人仁孝,母亲愿意将慈爱之心分给她喜欢的孙辈,唯独对刘彻不肯多施舍一个眼神。

这其中或许有迁怒的缘故,毕竟当年我站在了刘彻身后助他夺储君之位,为此甚至不惜害了自己的亲弟弟阿武。母亲不能拿我怎么样,只好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在刘彻头上。

可母亲却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她不喜欢刘彻,是因为她不认为刘彻会是个明君。

我反驳说:“那孩子睿智而有胆识,日后必能有一番作为。”

母亲则说:“我担心,有朝一日,这孩子乱我汉家章法。”

我朝立国以来,奉行黄老之学,崇尚自然无为,不兴兵戈、不行苛政、不靡费钱粮,务使百姓休养生息,社稷安定。

我母亲本人亦是极其喜爱道家学说,凡黄老著述,皆可倒背如流。

可刘彻却是个例外,汉家数代帝王,他不读《老子》、不读《管子》,倒是对儒学典籍与法家文章颇有兴趣。

这也就罢了。

更过分的是他不仅自己喜欢儒学,更是重用儒生。

刘彻继位不久,便做了这一一件事情,他下令罢免丞相与御史大夫,重用儒生赵绾、王臧。

母亲为此震怒。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出面,罢免了赵、王二人,废除刘彻所主张的儒家礼制。这无异于是给了新登基的刘彻一击响亮的耳光,整个朝堂为之动荡。甚至一度有传闻,说母亲将要废了刘彻,另立新君。

在这种情况下,阿娇出宫找到了我。

她朝我下拜,对我说:“母亲,请救救阿彻。”

我并不认为母亲真的会废黜刘彻,却没有马上出言安抚我的女儿,“你竟然会为了他而求我。”我将她扶起,眼里不自觉的带上了笑:“可见你与陛下,感情甚笃。”

阿娇垂眸,避开我的视线,说:“他是我的表弟。”

“也是你的丈夫。”

“那母亲要救他吗?”阿娇问。

“你的祖母不会真的对他做什么。”我拍拍她的肩,“陛下是她的亲孙子,你又是她最疼爱的晚辈。赵绾为人狂悖、挑唆天子与太皇太后之间的祖孙情,合该受罚。你祖母不过是对以赵绾为首的儒生稍稍施以惩戒,你不必紧张。”

“这我不信。”阿娇摇头,倒是全无半点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女儿固然是在太皇太后的慈心照拂下成人的,也知道太皇太后为人果断。想当年我朝高后执政之时,少帝忤逆于她,她便将少帝幽.禁至死。少帝莫非就不是她的孙儿么?可见人一旦掌权,亲情便能抛之不顾了。”

阿娇所举的例子我无从反驳,我也意识到了我的女儿已不再是单纯无忧的少女。

“你说的对。”我只好这样告诉她:“不过高后吕氏昔年之所以能轻易废帝另立,那是因为幼主年少,大权独揽于吕氏之手。如今你的夫君又不是黄口小儿,何必如此惧怕太皇太后?”

“还是请母亲为陛下去一趟长乐宫吧。”阿娇坚持道。

我本想笑她小女儿情态,紧张夫婿而不自知。然而话要说出口的时候,却总觉得不对劲。

在阿娇的眼底,所藏着的并不是对夫君该有的恋慕,有一种更为深沉的忧虑隐含在她的眼眸深处。

我盯着她瞧了片刻,缓缓说:“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