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非对称亲近 > 第22章 间隙

第22章 间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一无所知地投入专注,却被有意制造了错位的沉默。

——

四天前,姜择运和陆行时因为调令离开了厦门。

北方的夜晚气温已稳步降至零下。抵达当晚,姜择运便踏入冻土边缘,站在一片尚未枯黄的水葱前。远处地表泛着反常的翠绿,在寒气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蹲下身,戴上手套,小心地从泥中取出一撮根系样本。

“......确实反常。”姜择运淡声说。

“我就说吧,”陆行时站在他身后,打了个哈欠,“你去年不是还在这片区域做过实验?照理说现在水葱应该早就进入休眠,哪还绿得这么精神。”

姜择运用镊子夹起样本,靠近便携显微镜检查根组织的状态。片刻后,他眉心微蹙:“......可能是生理节律出现错位,得尽快建构模型。”

“模型你来搞,我去安排设备,”陆行时拍拍他肩膀,“哦对了,实验站最近新调了个研究员过来,据说特别擅长系统数据的搭建和优化。”

姜择运没抬头,只轻轻应了一声:“行。”

——能进他们这个研究站、还敢协作这类生态建模项目的人,基本都是顶尖人才。没有足够的专业积累和处理能力是跟不上的。

第二天清晨,会议室里暖气开得很足,姜择运坐在投影屏旁翻阅昨晚采集来的数据。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身材挺拔的男人走了进来。

“大家好,我叫李梧,”那人穿着浅灰高领毛衣,举止得体,“之前参与了挪威的湿地生态恢复项目,最近刚调回来。”

李梧从容地和在座每一个人握手,目光不卑不亢。等到他走到姜择运面前,稍稍停顿,唇角一抬:“姜同志,久仰。”

姜择运对这人没有多余反应,只是点了点头:“欢迎。”

他对新面孔向来冷淡。无关傲慢,只是习惯将情绪与礼节剥离。

李梧并不恼,反而在姜择运对面落座,语气不疾不徐:“我拜读过您去年发表的《海岸湿地植物水盐适应性模型》那篇论文,尤其是第六节的构建逻辑......很美丽。”

姜择运微微挑眉——

......很美丽?

这是个出乎意料的评价。别人要么说他精准、系统、严谨,从未有人用“美”来形容他的建模结构。那是种带着审美感知的词汇——让他猝然想起了某个人。

......夏夏现在在做什么呢。

姜择运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语气却放缓了一点:“那部分是我去年重新优化过的。”

“我有关注,”李梧立刻点头,神色从容,“我一直觉得科研的基础固然是逻辑,但本质上,也需要感性去感知自然的语言。共情,才能理解植物的生长行为。”

陆行时却在一边假模假样地对李梧点点头,手机里正翻着李梧曾发表过的报告:“共情,嗯,的确。难怪您研究出来的实验数据都这么......‘有感情’。”

共情?怎么着,拔草前还得先跟它谈场恋爱?

还是说你某日靠“共情”和一株植物聊完天,才决定搞植物生理学?

哈,那我明天也去跟小麦“共情”一下,看它到底是想要浇水还是想被风吹。

李梧听出了弦外之音,语气温温和和;“那就谢谢陆同志的夸奖了。其实实验数据是人写的,人有感情,数据自然就有温度。您看您的报告倒是无可挑剔,就是冷了点,引用率也不怎么高呢。”

陆行时不甘示弱,皮笑肉不笑:“那是因为我尊重科学。科学是冰冷的,目的是揭示真相,不是写抒情散文。温度这事儿嘛.....要不留给您自己的植物去感受?”

李梧笑了:“有温度的科学也是真实的科学。植物可比人类诚实,您那报告里的几处假设,植物的反应似乎都没能完全印证,反倒是......我写的那篇引用率还不错。”

陆行时慢悠悠地喝了口咖啡,懒懒开口:“引用率不稀奇,大家好奇心都重,想看看您到底是种出了奇迹,还是又一篇注水的鸡汤文。”

李梧:......

这人攻击力怎么这么强。

姜择运一直没接话,却在陆行时说完后才不动声色的勾了下唇。

——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马不停蹄地赶了多个调查点。

李梧的表现堪称无可挑剔——

数据收集精准迅速,逻辑建模清晰利落。他不仅能跟上姜择运的推导节奏,有时甚至还走在前面。

姜择运正准备做参数预测,李梧已经在电脑上写出了一个初步结构框架。

“我试着搭了个模型,”李梧把屏幕转过来,补充道,“预设了几个变量条件,或许可以参考这个模板。”

姜择运靠近,看着那串简洁却高效的片段,沉默片刻。

......确实厉害。

“可以参考。”姜择运说。

他是真心认可。

实验室的顶灯静静亮着,姜择运将当日采集的全部样本逐一拍照、编号、存档,准备图像压缩后上传至研究所数据库。

陆行时坐在旁边调试气象监测模块,忽然皱眉:“......网络又断了。”

李梧垂眸,没说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