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决战东宫之巅 >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阴霾笼罩着胜州城,灰烬和炭粒掺杂在空气里,高大的城墙似乎要被厚厚的云层压倒,摇摇欲坠,城内曾经鳞次栉比的房屋只剩断壁残垣如墓碑沉默,城外已连起数百行灰褐色的军帐。

都知兵马使邓庚正带着医曹参军卢陵、都虞候杜淳和十数兵士在城防处巡察,却见不远处都知副兵马使孙延疾步走来,盔顶红缨飘摇,他声音洪亮:“老邓!”

停下脚步,邓庚望过去,他提高了音量,道:“你的亲卫兵呢?这么又让你一个人?”

孙延皮肤黝黑,方正脸,四十来岁的人看起来倒像五十岁,唯有一双眼犀利如鹰,他走到三人身旁,咧嘴一笑,道:“习惯了!这么多事要忙,与其让他们撵我的脚,还不如去帮着干活!”

“忙不忙你都躲亲卫兵跟躲债主一样!”邓庚的音量不变,笑道:“找我什么事?”

孙延道:“甄甫的亲兵来报,说在金河县看到了金吾卫的人,大概二十号人,和一辆马车,左金吾卫的中郎将带队先护送着新刺史和判官典吏,还有几十号人在后百余里护送从隔壁几个州调来的长史、县尉。”

邓庚愕而后笑,看向卢陵、杜淳两人,“这倒是稀奇。”

卢陵淡淡道:“金吾卫除了刚从长安出来的第一天还快些,之后……”他冷笑一声,道:“进了关内道更是日日‘察访民情’,乐不思蜀。这么明显的拖延总得先派个人遮掩一二。选得倒是好,该来的不来,让刺史先来,生怕我们也趁胜州刚刚收复私占土地。”

杜淳看孙延眼神有几分迷惑,又看邓庚没阻止,也提高了嗓门,道:“是啊,总得让刺史先来,不知是哪个倒霉鬼被推出来,同僚在享受,他只能天天赶路,好在这时节没那么冷了!”

孙延哈哈一笑,道:“跟八百里加急一样连赶了十几天,不知道这几个金吾卫娇嫩的屁股蛋是不是裂成几瓣了!”

几人和十数兵士都大笑,一亲卫兵对邓庚道:“都知!甄粮曹他们在的金河县离这也就二十里!带咱们一起去看看这长安来的娇兵呗!”

邓庚笑骂,“这次来的金吾卫大都是贵族高官的子弟,你们也都是到过南衙诸卫上番的,没准还有你们都老熟人!给我收敛些,别丢了咱们朔方军的脸!”

众人应声,一人大声道:“听到了吗!我们可别吓到这些长安的贵公子们!”

邓庚笑,又对亲卫兵道:“去告诉洪校尉,金吾卫带着新刺史来了,请他给他们安排住处。”

卢陵温吞道:“刺史府还在修缮,都是大将军的亲卫兵在,我看,不能委屈了新刺史。”

孙延没听清,奇怪地看了卢陵一眼,肯定他是故意的,明知道自己因为旧伤耳朵听不清,那就是怕他听了这话说出什么不该说的,他扯了扯嘴角,倒是也不在意。

杜淳道:“卢医曹说得有理,何况要接风洗尘,在满是尘土的破屋怎么行,我看,城南那就有一处好宅子,雕梁画栋,五进的大院子呐,竟也没被毁掉。”

刺史姓林,且不是士族,没人怕得罪他。

胜州过去还算是个中州,现在嘛,能被派来这百废待兴的胜州城当刺史的,能有什么背景?

至多是来给军中打算分一杯羹的人添堵的。

早有识眼色的去牵了马来,一行人从城门口沿官道向金河县方向行了半里,便听一阵嘈杂的马蹄声滚如闷雷,而后烟尘滚滚中,一齐穿着深色戎服的兵士策马而来,到了近前些,邓庚等人才看到烟尘中的一辆马车。

孙延大声道:“比咱们想得还快些!又没有军情,他们从金河县到这大可以慢些嘛!这领队的小子是急着见情人吗!”

杜淳笑道:“就算真有军情,他们二十号能抵什么用!”

邓庚抬手止住几人的笑闹,但止不住他们眼中的傲然与不屑。

为首的是个年轻小将,身高八尺,宽肩窄腰,相貌堂堂,他勒马而下,抬手行了个礼,“在下左金吾卫中郎将裴照见过邓都知。”

他腰间系带上有一块椭圆形铜制腰牌,边缘是瑞兽白虎的雕花,白虎的眼睛还嵌着宝石,比一般金吾卫的更加华贵。

邓庚听过这位和河东裴氏的少年英才的名头,如果说忠王世子李酽是二皇子最忠实的拥趸,那么左金吾卫中郎将裴照就是五皇子最忠诚的拥趸。

洪校尉将消息告诉赵瑟瑟时,四人已吃完午食,司空摘星看到士兵在修缮屋顶,便仗着轻功好,帮起忙来。

李银月挂了六扇门的职,运送药材是要紧,但这次来更重要的是调查云州一势力极大的石家,邬堡石家,还有另两名六扇门的已先去了,她使了些钱财,便离了队,不过至多下午便要离开。

此时听到这个消息,她思索片刻,道:“是那个也被牵扯到金鹏王朝的裴氏子裴照?听说月前因失职被降了半级,保留中郎将的职位。左金吾卫被派来支援后,这半级又被提了回来,还多加了封了临时的从三品上的云麾将军。”

品春眨眨眼,“这么算来,反倒是升官了?”

赵瑟瑟点头,“他是河东裴氏的人。”

李银月沉吟,道:“士族的人……我记得太宗在位时,倒和士族有些矛盾。”

赵瑟瑟看她,笑:“你怎么也对这个感兴趣?”

李银月道:“既然卷入了是非中,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二皇子的生母杜良妃出自京兆杜氏,自从女儿朝云公主被帝王和亲到东巴,却被东巴王在逃亡路上当作威胁,最终被豊朝军士的乱箭射死后,这位杜良妃就似乎失了宠。

赵瑟瑟只说了四个字,“潜相聘娶。”

四个字,便是士族对于太宗一朝不许相互通婚的态度,现在更是明目张胆起来,至于重修《氏族志》更是隔靴搔痒,扶持新贵族倒是有些用,但……

“但就算朝廷贬抑,大多数人依旧以和士族通婚……准确地说,以和旧士族通婚为荣。”赵瑟瑟道:“其实当今,一开始也是试图贬抑士族的。”

司空摘星捉蚯蚓是个好手,修屋顶也是个好手,乐呵呵的接受了士兵的道谢——他们叫他王二,朝她们三人走来,听到赵瑟瑟的话,当即想到了一个人,“顾如晦。”

李银月如今二十六岁,如今年迈的帝王刚登基时,她也才两岁,她父亲李甲不会刻意去关注朝廷的事,但那几年的动荡实在是深刻,偶尔也会和她说上两句。

初登基而立之年的帝王,锐意进取,多用寒门,比如一度宠冠后宫的顾淑妃的哥哥顾如晦,比如同样在通敌案中被满门抄斩的陈家。

她神色复杂,“通敌叛国,满门抄斩。”

“不如说是新旧之争。”赵瑟瑟声音很轻,几不可闻,她看着到更远处修缮屋子的士兵,越过垂花门,看向远处,道:“天通3年,北突厥、西丹蚩屡屡犯边,岭南道叛乱、河南道烽烟起,京畿道大旱,对于士族而言,是天赐良机。”

李银月皱眉,“所以陛下必须要求取士族的支持?可当时的顾家军百战百胜,陈……家的那位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赵瑟瑟轻笑,眼中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道:“陛下一开始也不曾妥协,可,被陛下一手扶持起来的高家是文官,根基也浅,而行军作战不是只靠作战的将士就可以胜利的,士族能做文章的地方太多了,这么多和他们联姻的官员,你说,陛下是保自己还是保顾家?”

答案是,天通3年,高家家主死了,嫡次子高于明成为新家主,同年,高于明妻子难产,母子俱亡,三个月后,便迎娶了清河崔氏女。而后,顾将军曾经的手下被指叛变,战场之上被自己人处死,顾氏女入宫,封淑妃,恩宠万千。

天通4年,通敌的火烧到了陈家,陈家被满门抄斩,而后顾淑妃难产而死,顾将军通敌的证据摆在御案上,还有政事堂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处理建议,正月十八,顾家俱被处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