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素描课像一场高强度的热身,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成了大家喘息和交流的空档。而这,正是聂少华大展身手的舞台。
刚走出画室,聂少华就像挣脱了缰绳的野马,瞬间切换到了“社交模式”。他那张自带熟络功能的嘴,几乎是见人就能聊上几句。
“哎,哥们儿,你哪儿的啊?画得不错啊!”他热情地拍了拍旁边一个刚认识、画得还不错的男生的肩膀。
“哦,我宁城的。”那男生显然还有点拘谨,不太习惯这种自来熟。
“宁城?好地方啊!听说你们那儿烧烤特好吃?下次一起去尝尝?”聂少华立刻找到了切入点,顺势就约上了。
转眼间,他又凑到另一堆女生旁边,脸上挂着那种痞帅又略带点真诚的笑容。
“美女们,中午去哪儿吃饭啊?堕落街哪家盖浇饭最好吃?给推荐推荐呗?咱刚来,两眼一抹黑。”他语气里带着点求助,配上他那高大的身材,倒也不惹人讨厌。几个女生被他逗得咯咯直笑,很快就和他聊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地推荐着。
路远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像个安静的影子。他看着聂少华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人群中穿梭,游刃有余地和各路人马搭讪、套近乎。不到半个小时,聂少华似乎已经认识了班上一半的人,并且成功约好了下午放学后一起去堕落街深处那家传说中配置最好、价格最低廉的“飞宇网吧”开黑打游戏。
这就是聂少华的“社交牛逼症”——一种在任何陌生环境都能迅速破冰、融入并建立联系的强大能力。这或许源于他那略带江湖气的家庭背景,或许就是天生的性格使然。他就像一个天生的连接器,能把分散的人群快速地串联起来。
路远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他不喜欢成为焦点,也不擅长主动与人交谈。他更习惯待在角落里,用一种近乎旁观者的姿态,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这并非孤僻,而是一种他更舒适的融入方式——先观察,再理解,最后选择性地接触。他就像一个安静的记录者,用眼睛和耳朵捕捉着环境中的细微信息。
他看着聂少华和别人插科打诨,看着那些来自不同城市、怀揣着不同梦想的少男少女们。他们脸上的兴奋、紧张、好奇,以及隐藏在眼神深处的对未来的焦虑和期待,都被路远一一收入眼底。他观察那个来自宁城的男生,虽然话不多,但眼神很专注,显然是个踏实努力型的;他观察那几个和聂少华说笑的女生,她们的穿着打扮,谈论的话题,无不透露出各自的家境和性格;他还注意到上午那个被苏念思撞到的男生,此刻正和几个同样看起来有些傲气的学生聚在一起,低声评论着上午的画作和老师的点评,神情间带着一丝不屑和优越感。
路远就像一个安静的记录者,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收集起来,在心里拼凑出这个临时组成的A班的群像。他甚至会下意识地分析每个人的画风和他们的性格之间的联系。比如聂少华的画,时而灵光乍现,时而粗心大意,正如他本人;比如那个宁城男生的画,线条严谨,一丝不苟;再比如……苏念思那奔放的笔触,似乎也印证了她那风风火火、不拘小节的性格。他发现,画画似乎是一种能暴露人内心深处特质的语言。
“远哥,发什么呆呢?走了,吃饭去!”聂少华招呼完一圈,终于想起了他这个“安静的角落生物”,“跟你说,刚才那几个妹子推荐了,街口那家‘胖子快餐’,说他们家红烧肉盖饭是一绝!还便宜!”
路远点了点头,跟着聂少华往画室外走。
堕落街的午间,比清晨更加喧闹。各种快餐店、小吃摊前都挤满了学生。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油烟味、饭菜香,还有汗水的味道,以及一种属于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阳光透过狭窄街道上方拉扯着的各种电线和晾晒的衣物,在坑洼不平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地面反射着热气,有些扭曲。
“胖子快餐”店面不大,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油腻腻的桌子,塑料凳子,墙上贴着发黄的菜单,上面沾满了油污。老板是个腆着肚子的中年男人,正手忙脚乱地给客人打饭,喊声震天。
“老板!两份红烧肉盖饭!多加肉!再来两瓶冰阔落!”聂少华熟门熟路地喊道,然后拉着路远好不容易在角落里找到一张空桌坐下。
“你看这地方,虽然破了点,但有烟火气,接地气!”聂少华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说道,“比咱们莲城那死气沉沉的强多了。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