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远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作为一名立志要考上国内顶尖美术学院的学生,他本能地对这种缺乏基本功训练、全凭感觉涂抹的“野路子”画风持否定甚至批判态度。艺术固然需要天赋和灵感,但更需要扎实的技术作为支撑,需要像建造大厦一样,先打好坚固的地基。没有地基,再华丽、再天马行空的空中楼阁也只是虚幻的泡影。苏念思的画,在他看来,就是典型的“野路子”,甚至是“胡闹”,是对素描这门严谨艺术的亵渎。
但是……他又无法完全否定她这个人。
他想起了她面对哄笑时的那种近乎惊人的坦然和自嘲,想起了她那双在炭灰下依然闪闪发光、充满好奇的眼睛,想起了她身上那种无拘无束的、仿佛能点燃周围空气的热情和感染力。
这种性格,这种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种很独特、很吸引人的特质,甚至比精湛的技巧更难得。
路远低头看向自己的速写本,窗外的堕落街景象已经被他用细密、严谨的线条勾勒了出来,结构准确,光影分明,一如既往的冷静和客观。他画得很好,这一点他自己清楚,老师也经常表扬,甚至拿他的画作为范例。但此刻,他却忽然觉得,自己的画里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缺少了什么呢?
他再次抬起头,望向那个依旧在人群中谈笑风生、像个小太阳一样散发着热量的女孩。她的马尾辫随着她的动作左右摇摆,像是有自己的生命。傍晚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她沾着炭灰的侧脸上跳跃,形成生动的光斑。
也许,缺少的就是那种……鲜活的、不完美的、甚至有点混乱的……生命本身的气息?那种未经雕琢、充满原始冲动和本能的……活力?
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让路远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他用力地在速写本上画了几道阴影,试图将这种不合时宜的、让他感到不安的念头压下去,重新将自己拉回那个理性、严谨的艺术世界。
苏念思,一个长相可爱、性格大大咧咧、画风粗犷得像“返祖猿猴”的女孩。这就是路远此刻对她的初步印象——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意外,让人无法简单定义,也无法轻易忽视的存在。她像是一个闯入他平静、有序世界的变数。
他不知道这种印象是好是坏,也不知道这种前所未有的关注会持续多久。他只知道,这个女孩的出现,像一颗投入他平静内心湖面上的小石子,虽然暂时只是激起了一点小小的涟漪,但谁知道这涟漪会不会扩散开来,最终打破湖面的平静呢?
休息时间很快结束了,同学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苏念思也甩着马尾辫,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流行歌曲(似乎是那首《老鼠爱大米》),带着一身炭灰和笑声,回到了她的位置上。她经过路远身边时,似乎感觉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看了他一眼。
她的眼神清澈而直接,带着一丝刚刚笑闹过后的余温,以及一种不加掩饰的好奇。路远下意识地避开了她的目光,迅速将视线重新投向窗外,假装仍在专心致志地观察风景。
但他能感觉到,女孩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短短的几秒钟,带着一丝探究,然后才移开。
那一刻,路远的耳根莫名地有些发烫。他握着铅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了,指尖因为用力而有些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