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许多时候小辈送的这些针线因为不够精致大气都是压箱底,可她依然一丝不苟地每年根据进度提升自己的针黹水平。这种每年让自己进步一点点的感觉就跟游戏闯关似的,还蛮有意思。
翠缕往日见姑娘只是作画抚琴“不务正业”,却也不敢劝。连周嬷嬷劝都无用,她自然不想让姑娘不快活。如今姑娘日日赶工,她又担心姑娘闲散那么久,还吃不吃得消这么劳累。随着年龄见长,姑娘也从矮墩墩变成了如今窈窕的模样,可别折腾出毛病才好。
富贵人家的小姐总是个个弱柳扶风,稍微不注意就病歪歪地闭门谢客。她们姑娘身体一向健壮,偶有不适,一贴药下去就好了大半,省了下人们多少功夫!
于是,王喜凤忙活针线,翠缕就忙活后勤,打着吃茶吃点心喝汤的名义让姑娘歇一歇。王喜凤又不是傻子,非要为了几件不值钱的绣活让自己累到,看出这丫头的心思后,便很配合她的套路。身边的人情绪价值给足,生活氛围都会轻快许多呢。
春日的轻快并没有持续多久,贾府收到了贾政即将返京的消息。宝玉如何补功课如何头秃是他的事,姐妹们如何八方支援是另一回事。在这个时候,她多少能体会到古代“亲亲相隐”存在的土壤,帮亲不帮理简直再普遍不过。
现代家长心疼孩子作业太多自告奋勇给孩子当枪手的时候,大概也是这种心情吧。
宝玉帮着背书,园子里不好折腾出动静干扰他用功,姑娘们想热闹就聚到王喜凤这里来。若是一个两个,王喜凤还愁怎么招待;可若三五结伴而来,各人总能自己玩起来,反倒不用她费心思安排。
入伏之后,大家聚会的兴致就少了许多。了不起给长辈请安的时候碰个头,之后趁着暑热没上来各回各家。
这个时候虽没有空调,但贾府草木葱茏,房舍通透,她们又养尊处优,夏日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找一处背阴的窗下,吹着一阵阵若有似无含丝丝燥热的夏风。风每一次的停顿都是暖心的折磨,让人不知是盼风来,还是盼风停。
夏日要清凉,自然要数潇湘馆。一片翠竹,一弯溪水,只凭想象,就带着股子沁人心脾的舒爽。只怡红院就在不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宝玉倒是不知道众姐妹为了不耽误他赶功课做出了多大牺牲。他虽说要赶进度,可老爷也不是立时就到家,每天透透气的时间还是有的。再说,他只是不爱经济仕途,又不是不聪明,真用起功来,哪有背不会的书呢?
他再忙,每日依旧要跑潇湘馆,倒不是为了避暑。正如他对林黛玉说的,任缺了谁的也不会短了他的,家里谁热着了也不会热着他。不过是林妹妹苦夏,平日就吃的不多,到了夏日更是熬得清瘦,他非得日日探过才安心。
自打上回犯了痴病,闹出了“除了林妹妹,姓林的都赶走”,以及船模型也要藏起来之类的笑话,两个人不自在了好一阵才消停。也亏得家里人都知道他们的性情,不曾拿这桩趣事来打趣。不然,还有的闹呢。
贾政归家,几家欢乐几家愁。害怕被检查功课的又岂止宝玉一人?
贾环虽然不如宝玉般在求学一途上惫懒不堪,可但凡是个孩子就没有不想偷懒的。尤其是贾政这个严父不在,时间长了家中无人督促检查,上学便开始敷衍起来。如今老父亲就位,每个偷懒的瞬间在脑海中都格外清晰。
赵姨娘虽然也替贾环着急,却说不出什么宽慰人的话,开口就是“蛆心的孽障”打头,喝骂如行云流水,只把贾环听得一个头两个大。
最淡定的大概就是日日被李纨督促从不懈怠的贾兰。这个少年老成的读书郎,真的有拿科举的标准在要求自己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