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其人在红楼中便如烟花一般,一夜璀璨之后,寂然无声。王喜凤不懂上层们想布怎样的局,可元春是颗明晃晃的棋子没错了。
人在江湖,不论贵贱,谁也免不了被当做棋子的命运。
贾家早已无力执掌局势,王子腾看着春风得意步步高升,焉知不是惑敌之计。所谓的四王八公,各有心思,早不是曾经的铁板一块。
王喜凤这样离家族核心尚有十万八千里的边缘人,更不会了解到其中的秘辛。这样无知无觉的幸福生活,其实也挺美好。贾府未来的发展大计自然有高个子们去头疼。就如赵姨娘,平日里上蹿下跳好像哪哪都有她,可府里真有事,她也只能做个缩在角落里恍然如梦的鹌鹑。
小人物往往连知晓自己命运的资格都没有。
如今倒也不是替贾府操心未来的时候。毕竟还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燃尽贾府最后一丝气运的省亲剧情没走呢。
贾府姑娘们的日常相对固定。除了三节两寿,或者夫子告假,没有双休也没有月休,若不是女孩子的课量不大,王喜凤还真适应不了这样缺乏自由度的学习安排。
就像宝玉,为啥厌学那么严重,动不动就装病逃课?学堂课程排的满,时不时还有罚抄,夫子照本宣科,各种负面效果加持,能学进去的人真的干什么都能成功。
天气越来越冷,无论起床还是出门就越发考验人的意志力。虽说谁也不缺那件从头遮到脚的大氅,可被风刮的生疼的脸何其无辜!
这日起床只觉得格外冷,外头阴沉沉一片,大概又是见不到太阳的一天。中午散了学,王喜凤拿热茶配点心垫肚子,小鹊又来了。
入了冬,赵姨娘那里的消息就多起来。不是病了要补身子,就是冷了要添物件,用的自然是贾环的名义。
王喜凤很理解赵姨娘的心理。
贾母在意几个女孩子,王夫人自然不能薄待了去,一应份例都是上好的,偶尔还赏些别的。而贾环就没这待遇了。贾母和王夫人都不怎么上心,贾政更是从来不管这些内宅之事,赵姨娘想上眼药都找不到拉踩对象,只能将主意打到探春身上。
王喜凤理解赵姨娘疼爱儿子一片慈母心,也不是不舍得赵姨娘讨要的那些鸡零狗碎的玩意,可她并不喜欢有人总是这么有恃无恐。赵姨娘是笃定探春不会将这种事情声张开,才越发舍下脸面来试探她的底线。
其实赵姨娘并不缺那一两半钱的银子。她受宠多年,贾政看着也不是个抠门的,不可能没存私房。要知道为了整宝玉跟凤姐,她可是大手笔许了马道婆几百两银子。
她只是不忿探春跟她不亲近,变着法子找存在感罢了。再则,无论是王夫人还是贾母赏的东西(如笔墨衣料等)都是上好的,无论她还是贾环都摸不着边,也就只能从探春这里要一些过过瘾。贾环也能达成类似“宝玉有的我也能拥有”的错觉。
一直说探春跟赵姨娘关系复杂,并不是仅仅是嫡庶问题。否则,贾环跟赵姨娘那么亲近,怎么探春就要避开一射之地?不过是探春一个姑娘家,为了以后身份高一些好找婆家,打小就抱给了王夫人抚养,大些又去了贾母那里,本意就是淡化她庶出这个短板,自然不能大张旗鼓跟赵姨娘上演母慈女孝。
这样就把探春架到了半空。她亲近赵姨娘,则前功尽弃;不亲近,又让人说嘴,便是生母赵姨娘都觉得她凉薄。
王夫人稳坐钓鱼台,可不就是明白这一点?
偏赵姨娘按捺不住,分分钟露出行迹。府里谁得了什么东西,那是半点都藏不了。贾环得了好处,更是忍不了半点,肯定是要炫一炫的。届时无论是探春主动孝敬的还是赵姨娘母子索要的,从结果上看都表明她们不愧是血脉至亲,关系亲密。
这样会碍谁的眼,一目了然。
作为一个知道自己讨好不讨好王夫人都没啥好结果的无辜游戏玩家,她并不在意王夫人的心情。问题是赵姨娘不知道呀,她却毫无顾虑。难怪“不是蠢就是坏”这样将人一棒子打死的结论会在网络上大受追捧呢!
小鹊虽然顺利带回了两支上好的湖笔,心里却一阵阵发慌。三姑娘虽然看着和颜悦色,让人给她上茶,又吩咐立即开箱子找笔,可临行时侍书送她出门时瞥她的那一眼真的有些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