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知道这种时候若是扭头就走,能避开许多的麻烦,可她却不敢。毕竟没有这回还有下回,除非以后她都不用替姨娘跑腿办事。
要不说这小鹊机灵呢,一个人的耐心是有限的。这回躲过了,下回可能从和风细雨酝酿成暴风骤雨呢?
侍书很满意她的上道,压低了声音道:“近来环三爷那边办事的人有懈怠还是如何?我们姑娘说,她虽不方便亲自出面,倒可以寻个时机跟琏二奶奶或者太太撒个娇提一提。”
小鹊心里按按叫苦,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敷衍过去。
侍书根本没指望她答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是让她传个话而已。至于赵姨娘是继续作还是收敛些,那是之后的事了,想必姑娘自有安排。
王喜凤其实没什么心思跟赵姨娘搅和。收敛些彼此清静,若还是这么三不着两,她只能上演技了。有些人真的不能拿正常脑回路去揣度,你想留体面,人家可能觉得你好拿捏?
她总归是个当棋子的命,还是远嫁那种,顾影自怜都来不及,哪来的闲情雅致去呵护别人的自尊心?
很快,大家都没这个闲工夫动心眼子了。
先是元春封妃的大喜事犹如春雷般击中了所有人的心。傻子都知道家里出个皇家人能带来什么样的荣耀。
之后,离家一年多的贾琏终于带着林黛玉顺利返京,一群人聚在荣庆堂又哭又笑。贾琏给老太太磕了头,早被贾政贾赦叫出去商讨大事。女眷们寒暄了一阵,便陆续散去,给这对祖孙留出说私房话的时间。
林家诸事贾琏早在给贾母的信中汇报过,对于黛玉的安排,林如海也在病逝前送信与贾母做了交代。故贾母跟黛玉只是问起一路辛苦,身体如何,吃什么药等等。
宝玉从学堂回来,得知林妹妹已然回府,连绛云轩都来不及回,见过贾母便要去看林妹妹。贾母劝他消停些,妹妹刚回来,且容她歇口气缓一缓罢。
宝玉远远望见黛玉那边有人进进出出,搬箱子抬水闹腾的紧,便知道贾母所料不差,转头回房不提。
贾府各房兄弟姐妹们都收到了黛玉送来的手信,全是上好的笔墨纸砚,有许多都是林如海多年珍藏。这么个心思玲珑的姑娘,家逢巨变,也算一夜长大。她依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也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赵姨娘又有话说了。有薛家的大手笔在前,林姑娘如今一样是客居贾府,却只送了一套不当吃不当喝的文房四宝,自然让赵姨娘以为贾环一如既往被打发叫花子似的敷衍了。哪里知道全府的哥儿姐儿得的都是这几样东西。
二房的大姑娘封妃,赵姨娘与有荣焉,腰杆子都硬挺了几分。府里如今的大事早就传扬开,估摸着要修个气派的园子,迎娘娘省亲。有这等新奇的大事在前,无论探春还是黛玉,暂时都在她的视线范围之外。
王夫人只觉得赵姨娘这些时日往正房服侍越发殷勤。她与赵姨娘相处这么些年,什么尿性一望便知。赵姨娘时常说些三不着两的话,做些匪夷所思的事,她一向不搭理。有时候人自己就能把自己作死,她近期又着实忙,实在懒得多给眼神。
贾府出了娘娘,在贾府的社交圈里总得热闹一阵,不仅王夫人,家里的爷们太太奶奶们各有各的忙。摆宴庆贺往来走礼的新一轮交际,直累的上上下下人仰马翻。不巧的是,恰恰碰到年底,工作量再加一倍。凤姐两口子代表着贾家里里外外忙活,虽说有点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意思,累也是实打实的。
贾府如今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蓬勃,仿佛肾上腺素爆棚,急需找点什么工作并尽力完成它,以此获取无上的成就感。
凤姐究竟忙到什么程度?连王喜凤都被分摊了些抄礼单写帖子的活儿,问就是她字写得好。凤姐来请王喜凤帮忙时的原话是:总不能白放着自己家的好帮手不用,反倒去麻烦亲戚们(宝钗和黛玉)?
啊,这大概就是给王夫人抄佛经抄的好,传出了好名声?
王喜凤并不反感这样的任务,反倒是凤姐能想到找她,大概也是经过一番权衡。如今两位宝二奶奶候选人有那么些微妙的拉扯感,跟谁亲近都不大好,如果她是凤姐,她也会选择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