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同意,王先生过三日把银子带来,届时我把文书准备好。”
王水满意离开。
王老八也没闲着,起身在堂屋里走了两圈,“一会儿我就给老爷子写信让他把码头给我。”
“万一老爷子不愿意?”收了礼自然盼着能成其事,王程氏对老爷子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子孙后代太多,便不会珍惜,搞不好人家心头还盼着他们一家早点儿去死。
“哼,怕什么,他现在根本就不敢来这儿,我那几个兄长也是怕死的,就是想来也必然是互相推诿,到头来打个乌青,人也未必能到这儿。”
果不其然,王老八的信寄出去,那头很快来了回信,连着码头在内,县城几家铺子也都给了他,权当是分了家。
王老八自然不甘心就得这点儿东西,不过他也不着急,先把码头拿到手里,把那一百两银子挣了,后头的事再徐徐图之便是。
王水一得到王老板给的码头的文书,立刻同盛屏商量在淮安县开店的事。
从这次洪灾来看,县城地势相对较低,一旦洪水过境必然全城被淹,选择在这里开铺子做生意显然不是好的选择。
码头西边,那里有一片低矮丘林,这片丘林光秃秃没有丝毫花草树木的遮掩,仔细看几乎都是大石块,不知道被河水冲刷了多少年,内里靠河的那一边冲的很光滑,即便河水上涨,也没有翻过丘林,也就是说那边的土地并不会受到洪水影响。
越过丘林,成片的土地表面是赤红色,估计是多年前形成的盐碱地,这块地不仅种不活庄稼,就是开发起来也不容易,因为地下不是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就是脸大的石块,处理起来很难,多年来不是没人想去那里开荒,但都无疾而终,于是便空了一年又一年。
盛屏有心把那片地开发出来,甚至想将县城挪个位置,只是现在能量有限,她能做的并不多。
在规划之前,盛屏先找秦方询问那块土地的归属。
秦方很实在的告诉她,那块地就是没人要的荒地,不存在土地争端,属于县城的公地,若是要用作其他用途,衙门直接写一封文书盖章便可免了后顾之忧。
盛屏欣然同意,王水出面签了文书,拿下了西边的宽阔土地。
等蒋鹭从州府回来,淮安县内一切公务井井有条,受灾百姓也具得到妥善安置,他低价买了一批陈粮分发给百姓,这个冬天倒也能过下去,往后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在淮安县这里为官,要想有建树很难,光是维持一年的基本生存就很费力了,好在没有税银的压力,蒋鹭也能腾出心神来专心筹粮筹银。
秋日以后,一切尘埃落定,到了抽调壮丁修缮河堤的时候了。
壮丁在别处是件苦差,可在这里却不然,他们是去河堤上做事的,算是河工,河道衙门管着他们两顿饭,每月还给二钱银子,所以被圈名的人高兴得很。
盛屏这边把拿下的地命名为荣山村杂货铺,这也是出于现实考量,毕竟超市这个概念比较现代化,说给人听,压根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杂货铺就不一样了,哪里都能见到,一听名儿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还没动工,盛屏先让人做了一个大大的木头招牌,就挂在码头的对岸,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
不过她很少露面,外头的事几乎都让王水在跑,她则在书房绘图。
打从她构思超市起,这几年想到什么就及时的写下来或是画下来。
她计划照搬百货超市的营业模式,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涵盖了衣食住行、化妆、文具、玩具等品类。
衣品区:分为针线区、布匹区、皮毛区、成衣区、鞋履区、面纱区、油布区。
食品区:分为蔬菜区、鲜肉区、河鲜区、咸肉区、熟食区、禽蛋区、米粮调料区、干货区、腌菜区。
住宅区:分为家具区、杯盘碗盏区、炊具区、照明区、柴炭区。
出行区:分为车架区、船只区、牲畜区、伞具区、蓑衣斗笠区、渔具区。
妆容区:分为胭脂水粉区、金银珠玉区。
书画区:分为笔墨纸砚区、书本绘画区。
幼儿区:分为玩具区、孩童车区、孩童座椅区。
这些大类,还会衍生出更多细小分类,每一个分区都由两扇门为界限,牲畜区除外,要单独圈养,不然味道太上头。
原本她想着把超市修成一个三层高的建筑,现在又觉得不太好,既然占地那么广,没必要费劲修高楼,在靠河岸的一边一层楼一字排开,再单独修两座楼,一个做休闲区,主要经营点心、糖水、茶水的买卖,一个做娱乐区,左右两边隔开,分皮影区和评书区。
另一边直接做成美食一条街,丰富种类,把各大菜系荟聚于此,同时小吃类食品也要进一步发扬光大,烧烤、串串、各种形式的火锅、汤锅也不能少。
规划图一好,盛屏就和王水计算大概要用到的材料,分别要去哪里买,一些技术类的工匠要去哪里请,此外,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加固河堤。
虽然洪水从没有没过河岸,可凡事总有意外,为了以防万一就得做好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