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屏屏的种田日常 > 第131章 第 131 章

第131章 第 13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做美食原材料最要紧,尤其是没有好的保鲜手段的当下,食材最好是原地取材,成本低不说也能保证稳定的供应。

而且比起肉类,蔬菜的种类更是少得可怜。

这边天气冷,三月才开春,十月底就入了冬,这期间能种活的蔬菜种类只有菠菜、冬葵菜、韭菜、白菜和白萝卜,算起来也有五个月,四舍五入就是半年,半年期间都只能供应五种蔬菜,实在是太少了,即便加上绿豆芽、黄豆芽也才七种,这显然是不够的。

盛屏想着把大棚搞出来,可是现实却是,没有绝对保温保湿的材料,油布茅草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达到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就要加温,烧柴或烧炭,这样一来,成本着实高昂,本来是面对全民的杂货铺,真要那样弄,估计只有乡绅富人们才能消费得起了,这违背了盛屏的初衷。

她先前让白瓷、唇脂这些走特供路线,主要是成本高,但消费者太少,想着在不亏本的情况下多赚点儿,便只能那样去做。

可现在名声打出去了,铺子开起来了,再走那样的路线只会把路给走窄了,既然是面对全民的,价格可以明码标价,可决不能让价格把人给吓退,衣食饭饱是最为基础的生存考量,别的不说食品区的所有东西不管什么阶层的人都得买得起才行。

荣田涧本以为杂货铺开业以后他就能回万牛镇了,谁知盛屏却说美食街还没开起来,他暂时还不能走,在他看来,美食街十分简单,左右不过是跟吃相关的铺子。

光是早点铺就有面食类、粥点类两个类别,细分出来,也能开个七八家,午食和晚食更简单了,炒菜、炖菜、锅子,开个十家不成问题,哪里就那么不好做决定了?

“鸽子难养,那就做烤鱼,反正这里河鲜多。”他从盛屏先前开的几家铺子里整理出头绪。

盛屏想了想觉得也不是不行,只是跟她原本想得差的有点儿多,她是想集齐八大菜系,用美食来扩大杂货铺的声量的,只是一来南北食材运输保存不便,二来各个菜系的厨师很难聚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她想尽善尽美,现实却不允许,只能走以前走过道路线了。

为了不干耗时间让美食街空闲,盛屏只能退一步。

她直接以河鲜为招牌,开个烧烤店,招牌是烤鱼,螺蛳、黄鳝、泥鳅、河虾这些就按照季节限时供应,这样就不用愁食材供应问题了。

汤锅类的就用鱼、鸡、鸭做汤底,配菜多用干菜,像是萝卜干、干笋、干蕨菜、干黄花、干蕈菇,属于没有特色也要硬造一个出来。

串串类的吃的是一个新鲜,竹签子串起来,涮涮就吃,方便有趣,菜品倒好说,河鲜、鸡鸭鱼、鲜菜、干菜,只要能串起来就能用,底汤的话,最好跟汤锅类的区分开,盛屏暂时只能想到酸汤,就敲定了用泡白菜做底汤,分原味和辣味两种,辣味主要用泡野山椒调制。

盛屏还不忘初心,把素斋捡起来,开一家全素宴馆子。

如此计划一通,美食街也在一个月后顺利开业了。

经过两个月的发酵,荣山村杂货铺在江南和江北一带声名鹊起,食品区并不在讨论范围内,毕竟卖的都是寻常东西,最广泛讨论的是妆容区、住宅区,每日客满盈门,出货量很大,一度限购。

这边生意好,万牛镇和荣山村就变得更为忙碌,工坊扩建不说,连劳工都要从附近村镇雇佣,不过大家忙归忙,但脸上是带着笑,嘴里也一句抱怨话没有。

随着荣山村的名头越来越响,到岷县万牛镇的人也越来越多,荣树河也越来越谨慎,连着好些天给全镇村民开会喊话,主要宗旨为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初初富贵的村民,还没忘前些年被迫背井离乡,艰难求生的日子,又有人整天耳提立命,只得绷紧了神经,一日日的小心做事,就是挣了银子也都老老实实放进钱庄,轻易不会添置东西,也不敢招摇,吃穿用度还跟从前一般。

改变最大的是对求学一事的态度,从前荣山村的村民,把孩子送去私塾,多是因为学堂就在村里,村长又要求把孩子送去识字,但其实他们内心里并不太当一回事,毕竟那么些年过去,也没见真有考上童生、秀才的,更遑论进士。

到了万牛镇,学堂依旧,他们也只当是旧习而已,并没有想着去改变,可文杏家的大郎两年前考中了童生,后头去了白鹿书院,一年不到竟然又中了秀才。

文杏一家并不高调,可打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了出息,他们自是高兴,再看自家孩子心里头就有了计较,也多了几分期望,原本不上心的学业一下子变成了顶顶要紧的事,每日饭食肉都多了两块,尽数给了孩子,盼着成才,盼着成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