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154章 完结篇3

第154章 完结篇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关于原型论,本来就是自由心证的范畴,比较容易引起争论。

在原型方面,某些时候也许作者本人都是下意识的代入,所以我也只是根据作者呈现出的文字,以及他写作时的个人经历,说一些自己意见。

看了大家的评论,有问周芷若和夏梦的关系。要说明这一点,还是要从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说起,原因前面也说了,写这本小说时,金庸写法还不够纯熟,原型是最还原生活的。

首先余鱼同是“与余同”,作者自己。

这个人物的情侣关系是三人行。

骆冰是夏梦,那么和余鱼同最后成为伴侣的李沅芷又是谁呢?

李沅芷是清朝提督李可秀的独生女儿,自幼长于西北边塞,但是她爱上了余鱼同却是反清的红花会十四当家的。

李沅芷对余鱼同一见钟情,为了余鱼同,不惜背叛父亲。

李沅芷对余鱼同说:

【人各有志,我也不敢勉强。只要你爱这样,我也会觉得好的。我答应听你的话,以后决不再去帮爹爹,……”】

【“你说我官家小姐不好,那我就不做官家小姐。你说你红花会好,那我也…… 我也跟着你做……做江湖上的亡命之徒……”】

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

赵敏是蒙古汝阳王的郡主,长于北国蒙古,却爱上了抗蒙主力明教教主张无忌。

赵敏对张无忌也说过:

【你心中舍不得我,我甚么都够了。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

【我既决意跟着你吃苦,这位兄长嘛,迟早总是要得罪的。我只怕你不许我跟着你,别的我什么都不在乎。”】

李沅芷喜欢女扮男装,在书里第一次走江湖就是着男装。既有南方女儿的心思灵动,狡黠慧捷,又兼北国女子的率直坦然,豪爽大气。

赵敏同样如此,在书中第一次登场就是男装,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

李沅芷心思机巧,敢爱敢恨,虽知余鱼同心有所属,她仍然不放弃。

赵敏明知道张无忌在光明顶受了周芷若一剑,已心属周芷若,反而更引起了赵敏对张无忌的兴趣。

李沅芷为了让余鱼同答应娶她,身受重伤将张召重抓到迷宫,使他逃不出来;又让红花会,尤其是急于报杀师之仇的余鱼同找不到张召重。

红花会的众位英雄明知道她可以找到张召重,可又没法让她说出来。

骆冰去说不行,搬出她师父来也不行。

这时她忽然想遵循“三从四德”来,说要她带路可以,得有个人叫她才行,别人不行,得符合“三从”才可。

武林豪杰忙合计,“三从”是“从父、从夫、从子”,原来这鬼丫头让大伙儿给她找个丈夫。

于是,余鱼同也好,红花会的众英雄也好,都央求她给个面子,应允了余鱼同的求婚。

李沅芷巧妙的“逼婚”成功。

怎么样,是不是跟赵敏让急于求药的张无忌答应她三个条件,又在喜堂,以谢逊头发相威胁,不惜身受重伤,逼迫急于找到谢逊的张无忌逃婚如出一辙。

余鱼同在李沅芷应允婚事后,第一句话就问怎么能找到张召重,惹得李沅芷伤心。

张无忌在随赵敏逃出喜堂后,不顾赵敏重伤,急于追问谢逊下落,是不是也很像。

在与清兵剑拔弩张的时刻,余鱼同想的竟是“我与她爹爹势成水火,她终究非我之偶!”

张无忌遇到赵敏兄长带着蒙古人拦路之际说:

【“赵姑娘,令兄要接你回去,咱们便此别过,只请示知我义父所在,我自去设法相救。咱们后会有期。”】

想的是:【明知和她汉蒙异族,官民殊途,双方仇怨甚深,但临别之际,实不胜恋恋之情。】

李沅芷为了考验余鱼同,故意躲起来,想看看他找不着自己会不会着急。然而余鱼同喊了几声没找到人,就自己上路了,只留李沅芷气苦不已。

赵敏见到张无忌抱周芷若后玩失踪,被周芷若擒获,张无忌找了一圈没找到,跳到大树上睡觉去了。

李沅芷缠着师父教她武功,她师父评价她【汝心灵性敏,好学善问】,这大概就是金庸在把赵明的明字收回后,改为赵敏的原因。因为《倚天屠龙记》里赵敏也很好学,也曾缠着师父范遥教她武功。

摘录几段李沅芷和赵敏人物相似的设定:

白玉一样的手,委屈时眼泪滴滴落下的情境

李沅芷:【只见她一身黑衣,更衬得肌肤胜雪,一双手白玉一般,放在膝盖上,一言不发,眼泪一滴一滴落在手背。】

赵敏:【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

【她吃了一会儿,忽然泪水一点点地滴在饭碗之中,勉强又吃了几口,抛下筷子,权在桌上抽抽噎噎地哭泣,渐哭渐响,张无忌也不去理她。】

灯火掩映下的娇艳:

李沅芷:【余鱼同一呆,火光中只见她俏脸含怨,泪珠莹然,一张雪白的脸蛋映在艳红的火光之下,更显娇艳】。

赵敏:【张无忌没料到她竟会问出这句话来,心想毕竟番邦女子性子直率,口没遮拦,灯光掩映之下,但见她娇美无限,不禁脱口而出:“自然是你美!”】

很明显赵敏就是翻版李沅芷。

李沅芷之所以起名李沅芷,是因为她父亲在湘西做参将任内所生,给女儿取这名字,是纪念生地之意。

典出《楚辞·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诗的后一句“思公子兮未敢言”。

周芷若名字也与出生地有关:

【那女孩道:“我姓周,我爹爹说我生在湖南芷江,给我取名周芷若。”】

所以虽然李沅芷和周芷若同有一个芷字,并不说明她们是同一原型,不能机械的认为名字中同有一个芷字,就把她们归为一类型。共用一个芷字,只是因为她们的出生地设定同为屈原楚辞中的湖南。

灿若玫瑰的赵敏,原型自来公认是朱玫,赵敏百度百科创作背景有这样一段话:

【金庸第二任妻子朱玫是赵敏这一人物创作的灵感来源。朱玫家世显赫,但对金庸一见倾心,即使当时金庸心中另有所属,还是不断大胆追求,其性格也与《倚天屠龙记》中的女主角赵敏大胆热烈、热情奔放的性格相似。】

这段话中所指当时金庸心中另有所属的人就是夏梦。

年代久远,当时很多信息都模糊了,以至于有很多传言与事实有出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可以基本还原当时关于金庸与夏梦、朱玫的情况。

夏梦1950年签约长城,接连拍了几部影片,造成轰动。1953年9月金庸编剧,夏梦主演的《绝代佳人》上映。

金庸追求夏梦后来被传为佳话,《绝代佳人》被称为史上最昂贵的情书。

电影从编剧到上映需要一定的时间流程,《绝代佳人》的剧本是金庸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写的,这段时间他开始写影评,接触到娱乐圈。也就是说金庸与夏梦相识在这段时期,《绝代佳人》拍摄期间,剧组赶工期,经常连夜开会研讨剧本。

据杜冶芬的弟弟写的文章《金庸:杭城一段情》记载,也是在1953年初,金庸回到杭州,与杜冶芬办理了离婚手续。

金庸与第一任太太杜冶芬1948年10月结婚,两个人婚后去了香港,1950年秋天杜冶芬就离开香港,独自回了杭州。直到1953年初金庸去杭州办理离婚手续,结束了这一段感情。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1950年夏梦出现时,杜冶芬也在这一年离开了香港,金庸就已经是单身一人了。

这点跟《神雕侠侣》里,小龙女离开杨过,杨过下山在大胜关偶遇郭芙差不多,所以我一直觉得小龙女这个形象有杜冶芬影子。

杨过成年后遇到郭芙,当郭芙骑着小红马像一块火炭一样扑过来时,杨过明显是耀眼生花一样心动了,一般人这时候肯定会想办法留在对方身边,找机会接近对方,可是杨过呢?面对郭芙特别敏感自卑,郭芙一个眼神,他独自跑到华山绝顶发疯去了。

所以跟金书男主最后能走到一起的,基本都是特别主动追他的,因为他特别钟意的那一个,他的反应不是追,而是因自卑而逃。除了这个女人之外,跟其他女孩反而都能很好很正常的互动,游刃有余。

这就是一个作者在他作品中自我人格的体现,而这个病根,从他的情史看,只能是来自夏梦。

可想而知金庸因为自卑当时并没有主动追求夏梦,反而在逃避。

没想到1954年,年仅21岁的夏梦就结婚了。

根据其作品推论,夏梦婚后,金庸很可能受不了感情折磨,反而在冲动之下表白过。

所以余鱼同和骆冰之间的感情,只是记录了夏梦婚后金庸的情绪。

而郭芙则是反应了从初识夏梦对他的情感冲击,到夏梦婚后的余情未了整个过程。

那种冲击就像金庸自己说的:

“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当然《神雕侠侣》作为中期作品,作者的写法比第一部要进步很多,对人物的性格,互动都根据故事本身的情节做了一些调整,比如郭芙的性格中加强了娇纵,鲁莽的成分,以推动情节发展。

1959年写《神雕侠侣》时,金庸离开长城影业,开始创业办明报,夏梦对他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和伤害,体现在书中郭芙斩断杨过右臂上。

比余鱼同用刀割自己胳膊更加深刻一些。

与骆冰相比,郭芙虽保留了夏梦的形象性格基本特征,同时也做了一些改动,是对人物性格加工改动后的夏梦,属于夏梦原型第二等级的人物。

夏梦结婚接近两年后,金庸在1956年5月,与朱玫成婚。

朱玫也是大公报的记者,和金庸是同事,因为倾慕金庸的才华,不顾家庭反对,主动追求金庸,两个人终成眷属。

从他们的成婚时间看,1955年到1956年间金庸连载《书剑恩仇录》时显然就与朱玫就相识了。

按《书剑恩仇录》里的描写推断,金庸应该是在1954年9月夏梦结婚后和朱玫开始交往的。

李沅芷的原型,与赵敏一样都是朱玫。

朱玫家境很好,她一心要嫁给金庸时,金庸是二婚,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是以遭到家中反对,但她执意要嫁,林燕妮在《香江第一才子--查良镛》文中写到朱玫“也属性刚之人”,说朱玫“美丽能干“,是“女强人”,这点和李沅芷、赵敏偏要勉强的性格很像。

朱玫父母虽然反对她和金庸的婚事,但最终父母怕朱玫生活过得苦,还是忍不住给了她一笔丰厚的嫁妆,后来为金庸创业派上了大用场。

参考倚天屠龙记中,汝阳王见赵敏执意要跟随张无忌时,临别赠马:

【汝阳王转身缓缓走下山去,左右牵过坐骑,他恍如不闻不见,并不上马,走出十余丈,他突然回身,说道:“敏敏,你的伤不碍事么?身上带得有钱么?”赵敏含泪点了点头。汝阳王对左右道:“把我的两匹马去给郡主。”】

李沅芷与余鱼同、骆冰三人的纠葛,也和当时的朱玫、金庸和夏梦三人的关系很契合。这是一段没有杜冶芬参与的感情经历。

网络上关于朱玫的记录很少,其中可能有错漏之处。

比如按百度记载,朱玫生于1935年,比金庸小十一岁,有人说她毕业于香港大学,又有人说她从英国回到香港后就去了《大公报》。

据此推算,她与金庸1956年5月1日结婚时才21岁,之前她就已经是大公报记者。

但是如果她毕业于香港大学,则21岁夏天最多才大学毕业。

所以朱玫应该是从英国回港就进了《大公报》当记者是对的,也有可能香港大学是工作以后进修的。

金庸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采访时曾说:

“我自己的爱情生活不是很圆满的,也谈不上凄美,总之不是很圆满,不很理想!”

从这段话看来,金庸觉得自己在爱情上是不尽如人意的。

杨过跟小龙女没有拜天地;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张无忌也答应不跟赵敏拜堂成亲;韦小宝只和阿珂拜天地,其它几个老婆也想跟他拜堂,被他敷衍了过去;王语嫣离去后,段誉只娶了妃子,皇后的位置始终空缺。

给我的感觉就是,金庸到最后心中的老婆理想人选还是夏梦,因求而不得,抱憾终身。

有很多人固执的认为,金庸最爱的是原配杜冶芬,跟夏梦只不过是绯闻,其实并没有感情。

只能说他们没有好好去读书里的文字,在书中去找出作者传达的意念,而是以个人喜好去判断。

金庸在渣打财富人生访谈中说起与杜冶芬离婚的原因:

“因为她现在人不在香港了,已和别人结婚了,所以说出来也无所谓了,她BETRAY (背叛)了我,跟别人有了私情,离开了我,当然是一个大挫折了,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

我看过这段采访视频,有一点我需要说明一下,金庸在说这段话时并没有像某些媒体说的那样眼含泪花,现在网上流传的眼含泪花云云,完全是某些媒体的自我发挥,金庸说起自己的几段感情时表情都很平静,毕竟就像他自己说的,一切已经过去了。不相信的人可以自己去看视频,网上就有。

据说杜冶芬出轨的对象,是金庸同乡会的人,也有说是导演的,反正都说是金庸给介绍认识的。

金庸这个访谈出来以后,为了给杜冶芬正名,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写了一篇文章,很详细的记载了金庸与杜冶芬的恋爱过程。

杜家家境一开始很一般,杜父是上海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后来辞去公务,到杭州挂牌行医后,家境逐渐小康:

杜冶秋文章:【1948年夏天,父亲辞去上海的公务,到杭州挂牌行医,小有名气,家境也随之小康起来。】

金庸在这段恋爱中比较主动:

【这时,姐姐冶芬很有礼貌地端上一杯浓茶,娇小玲珑清秀文雅的她是非常迷人的。感情上的事,往往就这么简单。次日,查哥哥便再次登门,送上一叠戏票,是约我们全家去《东南日报》报馆楼上影剧场,观赏郭沫若名剧《孔雀胆》】

两个人两情相悦,从恋爱到结婚很顺利,金庸提亲,杜家虽觉唐突,也同意了:

【到了秋天,金庸忽然从香港回来,向父亲提出要和姐姐结婚,家里人都感到十分唐突,因姐姐尚未满十八岁,孝顺能干,协理家务井井有条,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此宝贝的女儿,要远嫁他乡说走就走,怎么舍得?再说对方才学虽令全家钦佩,但一直是以友人相待的。可他俩主意已定,父母最终只好依从。】

反而是查家没人来参加婚礼。

【遗憾的是查家无一人参加,众人都觉奇怪。原来查府在海宁乡下,得知婚礼将按教会仪式进行,只好托辞不来了。】

所以这是杨过对郭芙那种暗恋,敏感自卑,不愿承认,又无法抑制的别扭心态吗?也不是余鱼同对骆冰这种有夫之妇欲罢不能的暗恋。这些心态只有金庸对夏梦才符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