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安之蜷在宿舍床角,苎麻红线缠满十指,像被晚霞染红的蛛网。手机屏幕上是若素三天前发的微博:“《诗经·国风》有载:‘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古人以佩巾结誓,今人若效仿,当用何物?”她咬断线头,将未完工的红绳手链举到台灯下——金丝绞着暗红苎麻,每隔三匝缀一粒青金石,恰似《楚辞》中“纂组绮缟,结琦璜些”的描摹。
视频请求突然弹出时,线轴滚进床底。若素的脸映在青瓷茶杯里,背景书架上的绿萝藤蔓正悄悄攀附《周礼》:“在考古先秦婚俗?”
“在……在研究古代绳结工艺。”安之将手链藏在《梦溪笔谈》下,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书签却出卖了她——叶脉上用金粉勾着“同心缕”三字。
若素忽然举起一卷竹简仿本:“《仪礼·士昏礼》载‘纳徵束帛’,或许你该参考这种经纬编法。”她指尖抚过竹简纹路,腕间旧疤在镜头里一闪,“不过先秦帛书易朽,不如苎麻长久。”
周三黄昏,安之溜进手工艺社翻找资料。玻璃柜里的《天工开物》插图页泛黄卷边,明代织机的经纬线让她想起若素批注本上的朱砂纹。社长突然探头:“给心上人编手链?试试双龙柱结,寓意‘缠绕三生’。”
她耳尖发烫地抓起一把金丝线,余光瞥见教导主任在窗外银杏树下通电话,腕间银链反着冷光——链节纹路竟与《天工开物》上的古织机零件神似。
“这个结叫‘同心缠’,”若素深夜发来视频,手持一卷《敦煌藻井纹样》,“莫高窟257窟的伎乐天衣带就这么系,不过……”她忽然将书页贴近镜头,“你确定要给老师送‘三生之约’?”
安之的织针戳中指尖,血珠沁入红绳:“这是改良版!《东京梦华录》说七夕女子‘穿九孔针’,我穿七孔算半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