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浩然将安之的手机重重拍在茶几上,屏幕裂痕蛛网般蔓延:“从今天起,周末社团活动我来接送。”
安之垂眸盯着拖鞋上松动的红线球,那是若素寄来的毛衣掉落的线头。她突然蹲下身,佯装整理鞋带,将红线球悄悄塞进袜口:“知道了舅舅,正好气象站要更新数据记录本,我正嫌手机拍云图不方便。”
顾浩然眼中闪过一丝怀疑,但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深夜,安之在台灯下拆开新到的《云气占候》,书页间簌簌落下一片风干的玉兰花瓣。她用社团的放大镜对准叶脉,发现若素用针尖刻着:“每遇惊蛰,旧疾当愈。”——这是她们约定启用备用联络方式的暗语。
安之轻轻抚摸着花瓣,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她将花瓣小心翼翼地夹入日记本中,然后从抽屉深处取出一支特制的毛笔,蘸着柠檬汁在宣纸上写下回应:“惊蛰已至,春雷惊醒冬眠虫。”
晨读时分,安之将诗集立起,阳光穿透第143页的针孔,在课桌上投出“申酉之交”的光斑。林晓晓默契地挪动水杯,折射的光点恰好落在教室后墙的黄山摄影展板某处,那里新贴的云雾照片里藏着咖啡馆的经纬度。
“这个光斑真漂亮,像星座一样。”李娜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安之微微点头:“是啊,像天文图一样神秘。”
杭州的清晨,若素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云层。她手中握着一封来自沈阳的信,信封上印着气象社团的标志。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普通的气象观测记录,但若素知道,真正的信息藏在纸张的纤维里。
王强带着教务处的突击检查闯入若素办公室时,她正在给社团的气象模型缝制云絮。棉絮里掺杂的青金石粉末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她从容地举起教育局批文:“这是跨学科教具,需要我讲解制作原理吗?”
“林老师总是这么认真。”王强阴阳怪气地说道,目光在办公桌上搜寻着可疑物品。
若素微笑着将模型转向窗户:“青金石粉末能模拟高空云层的光学特性,这是气象站张研究员提供的专业建议。”
王强的脸色变得难看,他知道若素是在暗示张烨明会为她作证。
沈阳的暴雨夜,顾浩然冒雨取回安之的“哮喘药”,却在胶囊壳里发现卷成筒状的宣纸。展开是安之誊写的《望云赋》,娟秀小楷间藏着用矾水写的黄山天气记录——正是他指控若素私会学生那日的暴雨数据。
顾浩然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没想到安之竟然如此精心准备了反驳证据。他将宣纸对着灯光,发现纸背还有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小字:“真相如云,形变而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