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素,你知道吗?”安之轻声道,“我一直想问你,当年你为什么选择回到安徽老家?”
若素沉默片刻,手指轻抚着锦盒上的花纹:“因为害怕。”
“害怕什么?”安之追问。
“害怕无法给你想要的生活,害怕社会的目光,害怕自己的不够勇敢。”若素坦诚道,语气平静却带着深深的伤感。
雨停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像是一条银色的河流。
安之抬头望向窗外的星空:“你知道吗,我曾经在毕业那天去过你家乡的学校找你。”
若素惊讶地望向她:“你从未告诉我。”
“因为当我到达时,看到你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样子,我就明白了。”安之微笑,“那时的你属于那里,属于那些需要你的孩子们。”
若素伸手握住安之的手,十指相扣:“而现在,我只属于你和这个小小的知行书屋。”
安之指向书架上那本《星空寻迹》:“张烨明说,婚礼上要请我们朗诵这本书的序言。”
“哦?”若素挑眉,“那可是我们在星空学堂的第一课。”
“是啊,《繁星》第三首:'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好像一只只的萤火虫。'”安之轻声背诵,声音清澈如山间溪流。
若素接着念道:“'天上的星星忽明忽灭,好像一对对眨着的眼睛。'”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的教室。
“安之,”若素认真地看着她,“如果时光可以重来,你会选择不走进我的课堂吗?”
安之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会。即使知道前路艰难,我依然会选择走进那个挂满星图的教室,听你讲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若素轻笑:“其实那节课讲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是吗?”安之挠头,“我只记得你站在窗边,阳光洒在你的侧脸上,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
若素拉起安之的手,轻轻放在自己的心口:“这里,从未忘记过你。即使在我们分开的那些日子里。”
阁楼上的老钟敲响了十二下,新的一天悄然而至。
安之从书桌抽屉取出一个小小的红木盒,递给若素:“我们的新书《星空学堂》明天就要付印了,这是样书。”
若素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封面上是星空学堂的剪影,天空中两颗星星格外明亮。
“我们的故事,会被更多人知道。”安之轻声说,“不再有谎言,不再有隐瞒。”
若素翻开扉页,上面是安之娟秀的字迹:“献给每一个在黑暗中寻找星光的人。”
下方是若素补充的一行:“以及那些敢于成为星光的勇者。”
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已心领神会。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为北京古老的胡同披上金色的外衣。
新的一天开始了,如同他们新的人生,明亮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