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过处,落叶打着旋儿,像一只金色的蝴蝶。若素站在文史楼前的台阶上,望着斜阳下显得尤为温柔的校园。今日是三星堆文化专题讲座,也是这学期最后一次大课。
“林教授好!”几名学生小跑着经过,朝她挥手。若素点头微笑,整理了一下衣领下别着的考古小铲胸针——安之去年送她的生日礼物。
教室里已坐满了学生,若素打开投影,三星堆金杖的精美照片立刻引来一阵低声惊叹。
“今天我们讲三星堆文化中的权力象征,”若素指向屏幕,“这根金杖顶部的纹样,大家注意到什么特点?”
前排的女生举手:“像太阳!”
“很好,但不止是太阳,”若素放大图像,“注意这些放射状的线条与中心嵌入的玉石,代表着——”
教室后方突然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几部手机正在悄悄传递。若素讲解的声音微顿,眼角余光瞥见学生们表情古怪。
一个银发男生猛地站起来:“林教授,您讲三星堆的巫术文化,可您夫人不是在庙里搞封建迷信吗?”
教室骤然寂静。
若素放下激光笔,目光越过人群,落在那男生手中的手机上。屏幕上赫然是安之的照片——她穿着修复工作服,正俯身在一座古老的经幢前,专注地修复着字迹。配文刺眼:“女教授妻竟在庙里装神弄鬼”。
“顾教授是在修复文物,不是迷信活动。”若素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半分,却格外清晰,“经幢是佛教文物,也是重要的文字载体。”
银发男生不依不饶:“可我听说您夫人在经幢前烧香拜佛,还偷偷收了信众的钱!”
话音刚落,后门突然被推开。安之站在门口,手中拿着文件夹。她今天穿着那件墨绿的旗袍,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玉雀。
“不好意思打扰,”安之微笑着走向讲台,“刚才听见有人在谈论我?”
与此同时,安之原本应在的古籍修复室内,金箔笔尖正滴落着淡淡的光辉。她方才正在为一幅明代水陆画描金,却听见窗外传来的窃窃私语:“看看那个顾教授,天天戴着戒指招摇过市……想不到林教授也……”
她的手微微一颤,笔尖在菩萨衣襟上拖出一道突兀的斜线。
“林教授,请继续您的课。”安之将文件夹递给若素,“我只是来送资料。”她转向全班,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至于栖霞寺的经幢修复工作,属于南师院与市文物局的联合项目,有疑问可以查阅官网通告。”
银发男生脸色变了变,默默坐下。
若素翻开文件夹,里面是一份经幢修复的详细档案,封面右下角还有文物局的公章。她微微点头,继续讲解三星堆金杖的纹样特征,仿佛方才的插曲从未发生。
然而当晚,校内论坛爆出热帖:《考古系某教授特殊取向恐影响学术严谨》。帖子里贴着一张模糊的偷拍照片——若素在院子里为安之扶正发簪的背影,配上了埃及法老壁画的拼接,暗示两人关系有违“传统”。
“IP查到了,”林晓晓将笔记本电脑放在三生巷的餐桌上,“来自教职工宿舍,西区三号楼。”
安之揉了揉太阳穴:“那不是马教授住的地方吗?”
“马教授?”若素皱眉,“那个常挂着'道德'二字的文学院教授?”
“就是他,”林晓晓点头,“上次文物展,他不是质疑过你们的敦煌星图解读吗?”
“算了,”安之起身,收起餐具,“明天还有跨学科讲座,别为这种事分心。”
次日清晨,若素刚走进文学院大楼,就被马教授拦住。他挥舞着紫砂茶壶,声音不小:“林教授,我们这学校历来重视师德师风,你和顾教授的事情,是不是该收敛点?”
若素攥紧手中的教案本,指甲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的标题上压出一道月牙形的痕迹。
“马教授,”她直视对方,“我和顾教授都是学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生活也很检点。您有什么指教?”
马教授冷笑:“知道吗?有学生家长投诉了,说你们这样会影响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