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与兄长同朝为官 > 第26章 一场交易

第26章 一场交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转眼又到了九月,锦都城中落叶满地飘零,枯黄的枝叶在树梢摇摇欲垂,风过轻轻一吹便随之飘摇坠落。

这几个月,阿昭从未见过沈墨,她一直在府中温书,准备三年后的会试。

今日是殿试放榜的时候,金榜之下许多学子和百姓仰头看着,在各个角落里想要寻觅自己的名字。

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至极。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甚至还有商贾榜下捉婿,今年的状元郎正被好几名商贾围着不让走。

“中了!我中了!”有学子金榜题名,在榜下与家人欢呼。

阿昭却是将整个金榜看了个遍,一甲三名,二、三甲若干,金榜上每一处阿昭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却惊讶地发现……

兄长……落榜了。

阿昭心中一阵惶恐慌乱,为什么和上一世不一样?

是因为她重生的缘故吗?

阿昭回到云府,喝茶时,她指尖颤抖,不慎将茶水撒出,晕染了出府前写下的诗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锦都花。”字迹被茶水湿透,渲染着淡淡的墨色,散发着清雅的茶香。

阿昭心中有些许慌乱,她记得很清楚,上一世她曾听闻陛下面前当红的权贵,正是姓沈的郎君,永封二十一年金榜题名,名动天下。

可是今年的状元郎,不姓沈!

新科状元姓薛,金榜一出,便已经被锦都城中一位有名的富商老爷榜下捉婿了。

难道是……因为她的重生,许多事情发生了变数吗?

是否因为她重生,无意间改变了他原本的命途?

房间里,忽然传出细微的声响,密室的大门转动,沈墨的身影出现,他脸上神色平淡,看不出半分失神落寞。

沈墨从小都是这样一副喜怒不显于行的模样,他冷静自持,从不在旁人面前展露脆弱的一面。

可是落榜……如何不让人伤心?

阿昭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若是她落榜,自然是要伤心的。

又想到可能是因为她重生,改变了沈墨的命运,阿昭心中愧疚更甚,连忙温声安慰道:“兄长不必伤怀,一次失利不打紧,我们下次再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兄长莫要失落,我们今日一同……”吃个团圆饭吧。

“不必了。”沈墨淡淡地开口,打断了阿昭的话语.

沈墨目光落在打湿的宣纸上,看见了那句诗,明白阿昭是误会了。

其实会试放榜时,就没有他的名字。

他很清楚自己的文章作的如何,不可能榜上无名,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在朝中暗箱操作。

他已经知道那个是谁了,这几个月,他也一直在权衡利弊,考虑到底要不要去找那个人,寻求合作。

对方在逼他前去见他……

可是,沈墨并不希望阿昭被他人利用,成为自己的软肋。

这几个月,他为阿昭谋划了许多,不管阿昭以后是参加科举也好,还是一心经商也罢,他都已经派人为阿昭铺好路了。

沈墨狠下心,不愿去看阿昭的眼睛,“今日之后,不论我做什么,都与你无关,日后若你入朝为官,也只当不认得我,明白吗?”

“为何?”阿昭有些疑惑,她知道进入锦都城,她和兄长很有可能需要划清界限,可是她没想过沈墨会决定和她断绝一切联系。

她明白,兄长有他未完成的使命,可是她也一直努力不拖累他……

哪怕他们二人注定要划清界限。

她有些贪恋这几分亲情,总盼着这一日来的慢一些。

沈墨不想让阿昭牵扯到当年的事情里,选择和她划清界限。

沈墨一脸严肃,郑重其事地开口道:“从今往后,我是谁,我要做什么,都与你无关,明白吗?”

他是九年前满门含冤而死的定北王世子……

沈墨的眸子中闪过仇恨,他怨恨当朝皇帝无端的猜忌,让他父王和一众将士战死北疆,他想要为父亲平反。

这权力场上本就是波云诡谲,群狼环伺。

他只盼着阿昭平安喜乐,他所背负的仇恨,不该加注到阿昭身上。

沈墨心意已决,她改变不了他的想法。

“我知道了。”阿昭低头应答。

她想过沈墨的身份并不简单,直到前不久,她才知道,他居然会是已故定北王之子。

他身上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和她本就不是一路人,能同路一程,已经是幸运至极了。

只是……为什么她心里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沈墨眼尾泛红,他怕再说下去,自己会忍不住留下。

可他父亲的仇,不能不报,他转身离开云府,回到沈宅。

只留下阿昭一个人,她坐在房间里,愣神,静静地看着窗外光秃秃的桃花树。

她记得,上一世的状元郎,名唤:沈顾之。

他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故而深得皇帝信任,皇帝为了提拔他,特意开创了悬寒司,监督百官言行,必要时先斩后奏。

如今,沈墨的生辰八字在户籍里是更改了的,年岁也改了,名字也改成了“沈顾之”,应当不会被人认出才对。

到底是谁在暗中插手科举?

……

而且,当年定北王府为何会在一夜之间倾覆?

“谗言、猜忌……”阿昭喃喃自语,她从未见过当朝皇帝,来锦都城的这半年,她听过许多关于他的传言。

传言当今陛下一片孝心,宽仁待下,是为明君。

可是,她记忆中,上一世皇帝开创悬寒司,直接任命悬寒司的主人,悬寒司可先斩后奏,引得城中人人自危。

而她身在白皎城的三年,淮南和澧南等地年年旱涝灾害不断,可皇帝却从未派大臣前去当地体察民情,拨下去的赈灾粮,被贪官污吏贪了一大半,百姓饥寒交迫,饥寒交迫死去的人年年累加。

而当年,定北王平定北疆,威名赫赫,是百姓眼中的战神主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