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医见未来 > 第54章 穿越时空的医案对话

第54章 穿越时空的医案对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传统脉案记载“脾虚湿困”,但HRV监测显示,这类患者往往表现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部分自称“阳虚”的患者,在生理监测数据上却表现为阳气偏盛。

“这说明什么?”李思源皱眉。

“说明‘体质自我感知’与‘真实体质状态’之间,可能存在认知偏差,”顾然揉揉眉心,“现代人对身体的理解,与过去医生的判断标准,已经不完全一样了。”

“这是个机会,”苏静走过来,加入讨论,“我们或许可以把‘体质自我感知偏差’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找到影响这种偏差的因素——比如情绪、信息来源,甚至是社会流行观念。”

“这个有意思,”顾然目光微亮,“如果能把这个偏差量化,就相当于找到了‘主观体感’和‘客观体质’之间的转换规则,这比我们单纯做体质量化还要更进一步。”

第二天,顾然和苏静在茶水间碰到程向阳,把这个新发现汇报给了他。

程向阳一边听,一边慢慢搅拌着杯中的普洱,目光深远。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支持你们做这个项目吗?”程向阳忽然问。

顾然和苏静对视一眼:“因为个体化医学是未来趋势?”

程向阳轻笑:“不全是。”

他放下茶杯:“医学的发展,从来不只是技术的进步,而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是人和身体之间的距离。这套系统,做得好的话,不只是帮助医生理解患者,还能帮每个人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

“医学的尽头,不是治病,是看见人本身。”程向阳语气缓缓,“这个,才是你们真正该做的事。”

顾然微微怔住,苏静的眼神也渐渐柔和。

他们知道,这条路,越走越清晰了。

深夜,苏静回到家,翻开秦老送的那本老笔记,看到一页特别的记录:

“医者,察人于病前,观人于病中,伴人于病后。”

她拿出笔,在旁边加了一行字:

“愿这条路,走到每个人的身体和心里。”

同一时刻,顾然坐在实验室,盯着屏幕上的体质-生活-药效三联图,屏幕下方,显示着苏静为他个人体质记录的备注:

“此人自律且克制,阳气虽足,偶有情绪低谷,宜温补,宜舒展。”

顾然笑了笑,把这段备注保存到自己专属的体质档案里。

生活和医学,数据与人心,正缓缓交融成一条属于他们的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