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烈酒温茶 > 第5章 良缘

第5章 良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说要来洛江,我以为你会顺着梧林华侨线先去峇厘村拍印尼华侨,顺便吃个饭再来。再退一步讲,到洛阳桥的人一般也会先去对岸走一圈再进村闲逛。”

“洛江的侨批馆在桥南村,叠芳楼也是旅菲华侨建的番仔楼,”令人琢磨不透的周允辞耐心解答,非常有说服力。

“还挺有规划,”何逍看周允辞写满“当然”的表情,毫不留情的拆穿,“你不要跟我说你手上那袋礼盒是用来喂牡蛎的。”

“好吧,我投降,这趟得去拜访一个长辈,说不定对你素未谋面的茶馆建设也有启发。”

周导演难得的痛快承认让何老板满意点头,顺手帮他拍下路过墙面上的余光中名言。

日光透过石缝如未烧尽的金纸洒于繁忙的洛阳桥面、洛阳江面,最终化在洛阳桥头的石碑。水鸟停驻水中矶石,湿地里红树林随风而动,翠浪翻涌。

桥南村背山面海,两道身影时走时停,气质不尽相同,欣长的投影共同踏过古桥岁月的留痕,与担着满筐牡蛎的惠安女擦肩而过。

“你说的大事,是不是‘普渡’?”

身旁的人偶尔低头看眼手中的相机,帮他记录沿路风景。

何逍抬起头,显然没想到他会猜到:“你怎么知道?”

“突然想到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七月‘中元鬼月’,”

何逍听的专注:“我以为别的地方不注意这个?”

“我外婆比较关注,不过香港那边应该叫盂兰盆节。”

这何逍就有戏要演了:“你是香港人?”

明知故问,周允辞懒懒挑眉反问:“你不是吗?”

这句话全是坑,何逍是不会回的:“周导,现在在这有人要拜访的可是你。”

“咚——咚——咚——”

忽闻晴空乍响闷雷,打破暴风雨前的宁静,何逍下意识看了眼天空,反应过来是戏剧开场,听声音像是压脚鼓。

“走吧,去看看。”周允辞看出了他的好奇,两人循声拐进小路,竟然就是叠芳楼。

鼓师赤脚踩鼓,点出“三梅花”节奏,南鼓裹着红布露出巴掌大的空白,布满细密纹理,如戏神眼睁。

“铮——”

南琶铮鸣,裹挟洞箫二弦,卷入单点响展。

“中元近,月将圆,土地先行扫街前。”

戏台上突然亮起一盏六角神灯。土地公头戴乌纱,手持龙头拐杖,踩着“踏棚步”,从下场门踏云而出,嗓音带着闽南语系特有的醇厚,压脚鼓敲起“慢三撩”。

“妖邪莫近灯火亮,戏文唱与众生看。”

梨园戏?

何逍看着因中元节将近而形式有变的开场仪式“响棚”,观察演员装扮,认出了是洛江非遗《陈三五娘》。

一纸戏文通阴阳,临近中天全泉州都在请戏,敬神、娱人、渡鬼,锣鼓喧天,为了阴阳两安。只是没想到这座番仔楼现在竟然成了戏台所在。

台上扮作土地公的老师傅妆容掩去真实样貌,动作身法干净利落,袍角翻飞。

周允辞侧目,发现何逍视线被什么吸引,脸色突然变得很精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迟疑刹那。

恰土地公退场,老师傅低头,目光扫过台下,在两人身上短暂地停留了一瞬,又若无其事地移开。

这一出陈三五娘讲的是,泉州才子陈伯卿,因送哥嫂千里,元宵潮州赏灯景,邂逅五娘即钟情。

当夜灯节,富豪之子林大同样心生觊觎,遂贿赂媒婆送聘,五娘之父黄九郎贪财允婚,五娘欲拒不得成全。

尾音未落,鼓师揭去红布,重击鼓心,响盏“当”地一声炸开,惊得供桌上的烛火猛地一颤,台下观众屏息以待好戏开场。

“五娘”唱腔满怀凄悲:“赏灯人去难相见,倚栏怅望绿遍天涯。”

丫鬟“益春”见此,摘下一只并蒂荔枝以赠。

恰陈三回程,念念不忘寻找故人。

“阿娘,你看楼西大路,有人骑马款款而来,你快来仔细看一下。”

番仔楼前,粉衣女子眉如远黛,举手投足尽显温婉秀丽,益春身着翠裳,活泼灵动,年轻演员面庞还带着青涩,却毫不怯场,音色圆润细腻。

“日照西窗花影移,遥见一位郎君来到咱楼西,身骑白马,穿的是锦罗衣。”五娘莲步轻移,唱腔婉转宛若凭栏而立。

“看此人生得清奇,似曾相逢在何处?”

一别经年,时间差点模糊记忆,又见故人之后,那双桃花眼尤其像,恍惚间仿佛再次看到那女小生扮好扮相笑的一派风流。

“你就是阿雪的孩子吧?”

老师傅不知何时来了台下年轻人的身边,依旧拄着龙头拐柱,却透出几分清矍,肩背舒展,不再是台上的佝偻蹒跚。

在丑角前,他学的是师姐手把手教会的南音。

何逍在看到他时就开始装鹌鹑了,见他先问的周允辞,又想到周导装模作样像为满足自己的好奇才来看看的样子,突然就坦然起来了。

周允辞抓住何逍悄悄怼了下他的手指,语带尊敬地应声:“林伯,我母亲让我替她来。”

戏文演到绣楼传情。

五娘的绸帕裹着荔枝从番仔楼前飘落,被风轻托,落在陈三靴边。英俊书生垂腰合扇,拾起。

情投意合,续上未尽良缘。

林长卿长叹一声,抬起的手最后落在周允辞肩上,拍了拍,像是要把三十年的遗憾全部拍散。

“好孩子,告诉阿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